神器自帶氣場,陳宇僅僅是亮出了這塊血紅色的龍紋青銅碎片,沒有揭露它的真實身份,場內場外的無數觀眾便已為之感染,渾身激動到發抖。
甚至有一些人,莫名其妙,淚流滿麵。
曆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撲麵而來,漫長的整部華夏古史似乎都凝聚在陳宇手中那小小的一塊碎片上,炎黃血脈的牽引,自發使人產生靈魂共鳴。
評委席上,鐘良示意鐘情攙扶自己從輪椅上站起來,以他和紀篪為首,評委席上所有人,無論輩分,無論成就,全部‘嘩啦啦’站了起來。許多腿腳確實不便的活化石,也硬是叫人架著自己的身體向上移動,使屁股離開座位。
由鐘良率領,所有的評委,所有的觀眾,全體起立,向陳宇的方向頷首致意——自然,不是給陳宇行禮,是在給陳宇手裡的青銅碎片行禮。
哪怕是島國人特邀榮譽評委三浦悠陽,也不情不願站了起來,微微點頭。
陳宇手裡的碎片,配得上世間所有的敬意。
施禮完畢,鐘良帶領所有人重新落座,鄭重道:“陳宇,說它是什麼。”
“好。”陳宇點點頭,長出一口氣,鏗鏘言道:“諸位,知道我手裡這塊碎片,它為什麼這麼重嗎?”
“因為江山有多重,它就有多重。”
“它就是……九鼎碎片。”
全場寂靜,沒有任何聲響。
觀眾們不似以往,瞧見重寶問世,便要聲嘶力竭地高喊。
這次觀眾們很平靜,因為如此滄桑,如此厚重,如此威嚴,如此霸氣的青銅碎片,除了九鼎碎片,世間再沒有什麼配得上了。
那可是九鼎!
華夏的氣運之寶!
它所承載的,是九州河山,是華夏圖騰!
它理應如此,它就該這樣。
夏商時期,鼎是王室貴族身份的象征,關於鼎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命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隻刻樓精美、古樸典雅、氣勢莊重的青銅大鼎,將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珍異寶刻於九鼎之身,象征著九州大地,鎮壓一國之氣運。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為華夏的代名詞,‘定鼎’成為霸權建立的代名詞。
‘問鼎中原’亦是古往今來曆代豪傑的畢生追求。
幾千年來,大禹九州鼎一直都是華夏的氣運之寶。在工藝美學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從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集中代表。從鑄造工藝技術上看,它標誌著華夏曆史已結束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
關於九鼎的流傳,《墨子·耕注》有言: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
終夏一朝,九州鼎都在夏王城擺放,這毋庸置疑。
商湯逐走夏桀後,夏朝滅亡,商湯將九鼎遷至其都。
商朝中興之王盤庚定都於殷後,又把九鼎遷至殷都。
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又把九鼎搬到了周王城,曾公開展示九鼎。
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置於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