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士族的法則(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5618 字 10個月前

北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北邙山高度並不算太高,海拔僅有300米左右,但是比較長,東西橫旦數百裡,氣勢雄偉,水深土厚,森林茂密,位於洛陽城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

北邙山有山有水,伊、洛之水自西向東貫穿洛陽城而過,因此這一帶一直以來都是炎黃子孫的主要活動場所,自上古時期就有炎黃定居於此,繁衍生息不斷發展。

崔家就在北邙山山腳下依山而建了一個莊園。

漢代的士族世家都喜歡建莊園,也常常把一個莊園作為家族傳承的重要的一個據點。崔家也是不例外。前朝崔烈官拜司徒時期就已經開始建設了,到了現在崔毅崔厚還在不斷的添加修葺,規模相當龐大。

斐潛估摸打量著,著整塊地至少有二十個籃球場大小,而且莊園後麵還有看到有工匠出入。古代這個地皮真是想搞多大就搞多大啊,換到現代至少沒有上百億估計搞不下這麼大的一塊地。

崔厚也是麵有得色,向斐潛介紹其整個莊園的布置起來。

說是莊園,實際更像一個要塞。

崔家莊,嗯,也算崔家寨北靠一個邙山的一個山崖修建,在崖壁上開鑿出不少窯洞,都用木柵欄關著,還有些護衛看守,應是作為存儲一些物資使用。在山下,修了厚厚的寨牆,圈起一大片土地,引山上山溪水穿寨而過,並於寨牆外挖了一個深深的溝壑,一方麵做為禦敵隻用,一方麵也有蓄水功能。

全寨分為寨內主宅區、普通住宅區、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花園、棧房區、集市場等等共十餘部分,各有其職,規劃完整,功能齊全。

吊橋過後就是狹小的寨門,整個莊園的大門入口可以與城門媲美,厚實堅固,入口兩側均有主牆相依。門裡還建有一個仿照城牆了望台設立的射台,此時正有幾個背負弓箭的護衛在台頂巡視。

寨內街道為起到抵禦外敵的作用,故意建的七扭八歪,分叉口極多,不是崔厚一旁引領,不熟悉的外人絕對一時半會是找不到主家的庭院是在哪裡。

斐潛嘖嘖稱奇,毫不吝惜給予的大量的讚賞。

崔厚一邊很是搖手謙虛,一邊更加有興致的介紹建設之初是怎樣怎樣,用了多少人力怎樣怎樣……

確實建的很不錯,街道兩側的牆體一半是石頭,一半是黃泥,兼顧了方便與堅固的作用。除了川流寨中的山溪水,另外還有不少大水缸,以防止火災發生,畢竟漢代房屋還是以木梁木門等等木質結構比較多。

崔家生活起居的主要區域,幾乎是一個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築的混合體,外牆全部用青磚砌成,明顯和街道兩側平民居住的房屋拉開了檔次,磚雕、石雕、木雕充斥其間,工藝精湛,風格各異。院子四角還設有三層高的角樓,斜斜的屋簷翹起。

要建設這樣一個莊子可不容易,由此可見崔家雄厚的財力。

漢代的農耕結構基本就如同崔家的莊園一般。平時莊園作為貿易集市,交換物品的場所,居住在莊園內的大都是一些有產階級,而耕農或是傭工則平時是在莊園外搭建草棚茅屋居住,若是有敵人入侵,則全部彙集到莊園依據寨牆而守。

小小一個崔家莊的模式,其實就是整個漢代,甚至更長的時間中華封建農耕時代的縮影。除了少數幾個朝代,比如漢代、唐代、明代,尚有能力出兵禦敵於國門之外,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不斷的防守,任由遊牧民族像蝗蟲一樣在牆外肆虐。

進了崔家,崔厚沒有帶斐潛去偏廳,而是帶著斐潛到了他自己的小院子的小廳,分賓主落座。

斐潛嘴角微微往上翹了翹,拿藏書換取主家的保護,效果體現出來了。

漢代是一個講究禮儀對等時代。

什麼樣的地方對應什麼樣的人物和規格。崔家正廳,斐潛的資格還不夠,便是帶斐潛去,斐潛也不敢那麼無禮的。

原本斐潛擔心崔厚會帶他去偏廳,去偏廳也意味是正兒八經的家宴,崔毅是要出席的,斐潛就要直接麵對崔毅,長者在席若是有問話,按照禮數是要離席起身回答,這樣不僅是禮數上難受,更重要是處於極其被動的地位,很是麻煩的。

現在崔厚把斐潛帶到自己的小院小廳來招待,就意味著今天崔厚是作為主人的,而崔家的長者崔毅是不會出麵了,宴會的規格就下降到了朋友之間的比較隨意的對等宴席,而不是講究禮儀的正宴了。

原本崔家是打算崔毅出麵的,一來崔毅有長者身份,二來也是前朝官員,先禮後兵的讓斐潛識相些交出雕琢琉璃的秘法,但是出乎崔家意料的接到了斐敏的傳書。

崔家之前是認為斐潛隻是一個斐家的旁支,並沒有得到主家的多少關注,所以像這樣的無權無勢的旁支家族,是掀不起多大的風浪的。

但是沒想到斐敏書信中除了寒暄之外特彆還提點了一下,感謝崔家對斐潛的邀請和招待,表示有機會會邀請崔家來做客。

雖然沒有明寫是什麼意思,但是斐敏的這樣一封書信已經透露出斐潛並不像崔家之前料想的那樣不受主家關注的無關痛癢的小人物,如果再去逼迫斐潛就等於是不給斐敏麵子,這樣就從單獨的一個人的事情變成了崔家和斐家兩個家族之間的事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