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和斐潛猜測得一樣,蔡邕的怒火是來至於廢帝,嚴格來說不是因為廢帝的這個結果,更多的是在這個廢帝的過程。
今日大朝會上,董卓趁著大會文武之際,對眾人宣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隨後就命李儒宣讀廢帝策文。
李儒的一聲聲宣讀策文的聲音,把漢少帝嚇的渾身冒汗驚慌失措。
董卓在王允、袁隗的默許下提出廢帝,滿朝文武經無一人吱聲,唯獨隻有尚書,前北中郎將盧植站出來,怒斥道:“昔日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又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條,是以霍光廢之。今上富於春秋,行未有失,此非前事之比也。”——意思就是之前有先例的廢帝大臣伊尹和霍光都是有正當理由的,董卓你這個不是什麼正當理由,純粹胡說八道,和之前的伊尹、霍光不能比。
言畢,盧植見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便徑直下朝辭官奔上穀軍都山隱居去了。
可憐的漢少帝坐在帝位上,剛開始盧植站出來的時候還滿懷希望的左右尋找能不能有其他的大臣一起上來反對董卓,幫助他說句話,可是看來看去隻見到一群像鵪鶉一樣低著頭的大臣們,漢少帝劉辯原本期盼的眼神也漸漸灰暗下來。
戲劇化的場麵就這樣出現了。
漢少帝的皇冠璽綬被解除,陳留王被請上皇位,一群人像是排練過無數次一樣,業務熟練的向原陳留王,新皇帝朝賀……
當朝,董卓升為相國,宣告了董氏正式成為了朝廷冊封的最大外戚黨派……
蔡邕的怒火其實不僅僅是董卓廢帝,也有氣滿朝大臣的默許不反抗的行為,當然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有那麼一瞬間,他有一種衝上去和盧植一起慷慨陳詞的衝動,可是想到了家人,想到了蔡琰,他又猶豫了,就這樣渾渾噩噩的跟著大流,完成了整套少帝退位,新帝登基的過程。
但是下了朝,回到家中,蔡邕感覺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和自己所學儒家理念起了衝突,但是這種矛盾的心情又沒辦法宣泄,隻好將滿腔的怒火憋在心裡。
看到垂手一旁肅立的斐潛,蔡邕忍了忍憋屈的情緒,想起斐潛今天是來謝師之禮的,便強顏勉勵斐潛幾句。
不過說道了最後,蔡邕最終還是沒能忍住,問斐潛道:“子淵,‘君能補過,袞不廢矣’此事你怎麼看?”
斐潛雖然下意識的立刻想接上那句經典名詞“此事必有蹊蹺”,但是畢竟蔡邕是在借考究的名義探尋道義上的解釋,斐潛自然不能那麼沒皮沒臉的瞎忽悠。
“君能補過,袞不廢矣”出之左傳的晉靈公傳。
晉靈公是個充滿了高級趣味的人,他甚至喜歡在宮牆高台上拿彈弓彈人家的小唧唧,看行人躲避的樣子,就覺得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