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古經今經(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3538 字 9個月前

蔡府之中,蔡邕似乎陷入了回憶當中,他和盧植之間的情誼,就宛如胡廣與陳球一般,雖然沒有結為朋黨,但是卻相互欣賞。

而蔡邕和盧植也是因為在編纂熹平石經的過程中,相互都敬佩對方的素養……

當時參與編纂熹平石經的人是包括蔡邕在內的,還有與盧植、馬日磾、楊彪、韓說等人,人人都是家學淵源之輩。

不過當時編纂的時候也有了不少學術上的紛爭……

蔡邕看了看斐潛,覺得既然斐潛既然是要正式涉足洛陽的這個漩渦了,有些事情還是有必要和斐潛稍微說明一下的,便問道:“汝可知今朝野之上,除卻東西之爭外,尚有古今之爭耶?”

東西之爭?

估計就是關東和關西之間的紛爭,也就是董卓派和袁楊派之間的鬥爭了。

但是古今之爭是什麼?

斐潛思索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一個可能,便試探的說道:“可是古文經與今文經之爭?”

蔡邕微微笑著,說道:“正是。古今之爭久矣,自暴秦焚書,經多遺損,後為齊、魯、燕、趙之地大儒補全,然為口授,字義多有勘誤……”

斐潛點了點頭,對於這個事情,他在來了漢代之後也才是知道了一些,尤其是在荊襄之時,曾經與龐統也是略有探討……

這個事情的起因其實就是戰國時期的學派之爭了,從炎黃之帝有了奉天行道的大招牌之後,諸侯帝王為了更好的統治其下的民眾,為了讓牧羊人可以一直擁有牧羊的權利,就在不停的尋找合適的宗教……

從夏至商,由商至周,皇權逐漸的脫離了部落聯盟的盟主形式,更多的披上了神聖的外衣,但是這一層外衣是用來蒙蔽那些不明真相的黔首,對於掌握了一些知識麵的“士大夫”而言,他們心知肚明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過多次的“士大夫”以下犯上,對諸侯下手的事件。

也因此導致後來的那些雄才大略的執政者上台之後,一方麵是希望將寶座一代代的傳承下去,一方麵又是擔心在未來又出現什麼人威脅到皇位,因此迫切的希望有一種能夠禁錮包括士族在內的民眾思想的工具,所以在春秋末期,百家爭鳴開始了……

當時周王室衰微,諸侯坐大,維護封建宗法等級製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蕩之中。這時候代表各階級利益的知識分子異常活躍,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紛紛登上曆史舞台,著書立說,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麵。

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他們各自為新興的執政階級設計了一套結束割據,實現統一的治國方案,為秦漢以後的社會治國思想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