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
嗯,咳咳……
後世的紙幣是采用的信用經濟模式,是一種極為複雜的貨幣與信用循環的大係統,並非加印紙幣就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其中有很多因素,不是專業的人士根本就無法理解。然而漢代,就極其簡單了,簡單到斐潛這個半吊子的人都能夠明白。
實際上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領先於西方的古人——希臘人與羅馬人了,開始使用起了銅幣,各國有各國的款式,到了前秦統一成為了天圓地方的模式。。
金銀價值比較高,不可能給老百姓用來購買柴米油鹽醬醋茶,因此金銀隻能在士族或大商人之間的流通,涉及的一般都是奢侈品的大額交易,就算用也都是用些銀豆子,金葉子等,否則根本找不開,而銅錢價值比較低,可以用在老百姓吃穿住行的小額零售交易上。
秦皇率先統一了貨幣,建立起金錢本位的體係,成就了華夏沿用幾千年的貨幣模式,金是黃金,錢是銅錢,而白銀,則是在後期才加進貨幣係統當中來。
銅錢的鑄幣權在秦代收歸政府所有,政府統一規定銅錢的重量與式樣。當時銅錢以重量為單位,規定1兩為24銖,一枚銅錢的法定重量為12銖,因此秦錢又俗稱半兩錢。半兩錢內方外圓,所謂孔方兄。
漢初朝廷隻負責規定銅錢重量與式樣,鑄幣權下放給私人,銅錢可由私人自由鑄造。到了漢武帝,才完全掌握了鑄幣權,統一鑄造並發行曆史上著名的五銖錢。
同時這也是斐潛現在這個階段所用的錢幣。
斐潛拿出了幾枚銅幣,放在了桌案之上,一枚代表的是朝廷,然後取了一枚代表是官吏,再取一枚代表商人,最後拿了一枚代表百姓。
這就是漢代最簡單的貨幣流通的模式。
朝廷鑄錢,發給官吏,官吏用錢找商人采購物品,商人去向農民或是手工業小生產者購買,然後通過繳納賦稅又回到了朝廷手中。
然而,在這個小小的循環當中,太多的因素都會讓這個模式崩潰……
金屬貨幣並不能保證避免通貨膨脹,相反這個玩意因為古代的流通模式的過於簡單,更容易因為某項舉動而導致雪崩式的嚴重後果。
其實當下的經濟,在斐潛眼中,已經是瀕臨崩潰的邊緣了,隻不過很多人,或者說是漢代所有的人,並不懂得經濟學,也極少有宏觀的眼光,因此在一些人的眼裡,還以為錢仍然是錢……
但是實際上,這些人隻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畢竟上一次的劇烈通貨膨脹已經過去了近兩百年,這個時間間隔也久遠了一些,而且現在所麵臨的經濟問題並不是一年兩年導致的,而是在長期對西涼用兵和平定黃巾當中不斷的潛伏下來的……
等等,斐潛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似乎包括在後世的各種論壇,甚至是他自己來到漢代這麼長的時間都沒有考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