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喝不儘的桃花茶湯(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6926 字 9個月前

胡人教化這個事情,總算是真真正正提上了實際操作的日程,這兩天,斐潛基本上都是在忙著處理累積下來的公務,總算是告一段落之後,便來到了守山學宮之處。

學宮如今的規模倒是越發的龐大,周邊因此受益的民眾越發的多,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態鏈,就像是後世的大學城附近的那些餐館商鋪一樣,隻要有人員聚集的地方,必然就帶來大量的生意。

這些普通民眾,起早貪黑,賺一個養家糊口,或者一個發家致富,而在桃山之上的守山學宮的莘莘學子,求的卻是賺取一官半職,光大門楣。

個人所求不同,但這個桃山也就成為欲望彙集的地區,掩蓋在書香筆墨之下的,依舊是萬丈紅塵當中翻滾著的人性,而這些人性,卻給斐潛帶來一些麻煩。

“……子淵,來來,嘗嘗老夫這桃花茶湯……”

蔡邕笑嗬嗬的指了指桌案之上的茶湯,笑眯眯的看著斐潛。蔡邕這段時間倒是越活越是年輕,臉色光澤紅潤,不比青年人差到哪裡去。

這師徒之間,有時候是師傅以徒弟為榮,而有時候是徒弟沾師傅的光,但是終究來講,在漢代這個時間段,師徒之間的關係,有時候還勝過父子。

蔡邕確實有些閒情逸致了,從這茶湯就可以窺見一斑。雖然說漢代人茶湯裡麵,向來就是黑暗料理的發源地,但是這個桃花茶湯又是什麼鬼?

“……老夫見今年桃花分外豔麗,便取了三月初三,子時三刻的桃花,去其萼梗,鞣製曬乾,密封窖藏……”蔡邕興致勃勃的介紹著,一邊說還一邊捋著胡須,顯得有些得意,“……烹煮之時,除精茶之外,僅加少許青鹽已增其味,少許烏梅以增其實,再加乾薑少許去其濕寒……子淵,可嘗嘗看看……”

呃。

好吧。

斐潛勉為其難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嗯,其實和中藥比較起來,這茶湯倒也不難喝……

其實現在在平陽城中,也逐漸的流行其斐潛的清茶湯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正是因為斐潛在議政堂基本上都是叫侍從去烹煮一些清茶湯,所以大家也就基本上知道了斐潛更喜歡喝這樣的茶湯,也就漸漸的跟著學了起來。甚至連斐潛讓人將葛布包裹著茶磚烹煮,以此減少茶湯之內的一些雜物的方法,也一並是學了過去。

隻不過呢,清茶湯苦澀異常,還是不如加些蜜啊,加些蔥薑啊,加些什麼雜七雜八的東西更符合漢代人的胃口,所以這清茶湯的習慣,也就在平陽附近流傳,蔡邕這裡自然是不用什麼跟著新潮流走。

所以這個桃花茶湯麼,自然是味道豐富。

“……好,好茶!”斐潛咕嘟一聲,將茶湯吞了下去,然後說道。

蔡邕哈哈笑著,說道:“……嗯,老夫想著子淵也定然是喜歡……來人,去將老夫堂後密封的桃花罐子,給子淵拿上一罐!”

“呃……這……學生卻之不恭了……”斐潛心中知道,推辭也是無用,說不得還會惹得蔡邕不高興,所以也沒有說什麼客套話,便讓人收了。

這一罐桃花,值錢麼,倒也不怎麼值錢,但是不值錢麼,這畢竟也是出自蔡邕的府上,多少人就算是想要花多少錢,求都求不來的。

更何況,老人都是這樣。後世斐潛的父母,也是每次斐潛要告辭離開的時候,總是這邊摸一點,那邊整理一些,總是要斐潛雙手提這些東西走,似乎這樣才可以心安。

蔡邕雖然不是斐潛的父母,但是這一份情誼卻基本相同,因此斐潛也不好拒絕。

蔡邕笑著,看到斐潛的親衛捧著桃花罐子下去了,才捋了捋胡須,緩緩的說道:“……子淵,之前所提讓大儒前往胡地行教化之事……倒是有些難處……”

斐潛知道這個事情並不是說說那麼容易,真正要實行起來非常的難。

就像是後世一直強調著支援邊疆,然後提出各種優惠條件,甚至將國家官員都標榜出來作為獎勵品,卻還是依舊較少人去問津,原因很簡單,畢竟生活條件和環境相差太多,這一份苦,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得了的。

“胡人教化,勢必推行……”斐潛沉吟了片刻說道,“……此策乃於雒陽之時,就已是商議而定,豈能半途而廢?師傅心善,這……惡人麼,還是某來做吧……”

蔡邕一睜眼,嚴肅的說道:“此乃善事,豈可用強迫之舉?況且若是強迫而去,儘不儘心另說,若是起了怨恨之意,難免有些……有些不美……”

蔡邕用的詞語倒是比較輕的,其實如果真的發生了一些特彆的情況,就會產生所謂的“漢奸”……

其中當屬於大名鼎鼎的漢代第一漢奸,中行說。

中行說是漢文帝時期的大宦官,當時受不受寵信倒是不得而知,但是當時的漢文帝派遣他護送公主去匈奴和親。按說這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一般人不夠資格還得不到這樣的差事。但是中行說個人卻不願意去荒涼的匈奴境地,就找借口推辭。

但是漢文帝認為中行說是燕人,生長在朔方,應該相對於其他的人更為熟知匈奴情狀,派他去本來也有窺探匈奴虛實兼收集情報的任務,所以中行說出使比較合適。結果看中行說這麼倔強,漢文帝也來了脾氣,堅決不肯換人,定要中行說走這一趟。中行說胳膊扭不過大腿,隻好悻悻起程。

或許是這個原因,或許是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當中行說一到匈奴,就投降了老單於,成為單於的親信,開始著手針對起漢朝來。

先是將漢朝和匈奴貿易的實際情況告訴給單於聽,甚至像匈奴單於諫言,讓其帶頭放棄了對於漢朝精美的服侍和食物的需求,轉而去用原本的那些遊牧民族的氈布和粗食,導致漢朝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一點貿易差,從此化為東流。

後來漢朝另外來的使者準備去訓斥中行說,甚至一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可以拿下,可以將中行說劈頭蓋臉好好羞辱一頓,卻沒想到反倒是被中行說駁斥得無言以對。

不得不承認中行說對漢代當時十分了解,所指出的掩蓋在“禮義之邦”之下的指控也是極其尖銳的,甚至中行說的一些理論,到了後世那個著名的青年數字運動的時候,還有人堂而皇之的又重新拿出來裝裱了一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