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即將卷起娛樂風暴(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6891 字 9個月前

守山學宮大殿前方,這幾天都是用布幔圍著,勞役工匠進進出出,忙碌異常,也不知道在做一些什麼。

這一日,終於是將布幔撤走了,露出了守山學宮大殿的新麵容。

位於學宮大殿的左前側,在殿前廣場的空地上,新建立了一個小牌坊,在牌坊的正中間的位置,建有一個以圓木為飾的門楣,在門楣之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千古恩澤”四字。

門楣這個東西,漢代漸漸的開始流行起來。門楣便是地位的彰顯,普通人是沒有資格豎立門楣的,膾炙人口的詞彙“光耀門楣”,其實就是人們對於權力和財富的向往的一種直觀表達。

“千古恩澤?”

“這後麵還有!”

牌坊是兩個麵的,背麵自然也是有牌匾的,上麵的字則是換成了“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這明代才有儒家心學大家王守仁提出來的理念,無疑在漢代是極端新穎的。許多人看見了這四個字之後,也是不由得喃喃念了幾遍。有的人似乎明白了一些什麼,有的人卻依舊仰著頭望著牌匾,呆呆出神。

在這些人琢磨這些文字的時候,斐潛正在家中,試穿著黃氏工房最新研製出來的鎧甲。

在漢代,已經有明光鎧和鎖子鎧的出現了,但是因為工藝複雜,並不是一個大規模裝備的首選。

一副鎧甲的價值,遠遠高於普通的刀槍,所以在很多時候,財力有限的諸侯寧願給手下的這些農兵配備刀槍,也不願意大規模的配發鎧甲。

漢代的鐵劄甲,其實就是從秦朝的劄甲演化而來,而秦朝的劄甲,則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皮甲轉變過來的,也就是說,秦朝的時候,因為大規模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催化了鎧甲從皮質越近到了金屬質地,而在漢代這三四百年時間,因為雖然邊境上略有征戰,但是在整體的大漢內部,除了那一次王莽時期算是全國性的動亂之外,大多數的時間都是比較平靜的,因此在鎧甲研製上麵的動力就不是很足。

而現在,情況就悄然之間有些變化了。

“……怎麼樣?”黃月英喜滋滋的看著斐潛穿上了鎧甲,然後在斐潛左右晃著圈,不停地問道。

黃氏宗族子弟幾百人,現在也隨在斐潛身邊。一部分在平陽和附近的縣城之內,一部分就在工房當中。現在斐潛的事業也算是鋪開了,黃氏的宗族子弟也多了許多差事,正好分發安置。

尤其是在工房當中多了一些所謂的墨家門徒之後,這武器還有鎧甲的研製,似乎便越來越走向了精致的路線。

黃月英雖然也是喜歡做一些器械,但是如果她真的去工房,其實不管是對黃月英,還是對於工房內的人員來說,都不是非常的方便,還不如就像現在這樣,黃月英在府內自己搞一個小工房,然後需要一些材料什麼,或是要加工什麼便讓人拿去城外的大工房去。

黃月英現在也逐漸長開了一些,或許是因為在並北之地,平陽城中和胡人的貿易的原由,肉食補充相對多些,因此這個頭又拔高了一些,現在幾乎都和斐潛的肩膀齊平了。

並北風霜較重,但是在黃月英麵前卻敗下陣來。或許是老天爺的補償,雖然黃月英的膚色比較黑一些,但是卻非常的細膩,這麼多日子下來,斐潛甚至沒見過黃月英冒出過平常這個年齡的女生最常見的青春痘……

鐵甲,又稱玄甲。其實倒也沒有那麼玄,隻不過因為為了防鏽,多數都染上一層黑漆,因此黑乎乎的一片,故稱之為玄甲。

漢代的鎧甲,對於周邊的胡人來說是碾壓性的,如果僅僅是對抗胡人,按照現在的鐵劄甲也就夠用了,但是問題是,接下來的對手不僅僅隻有胡人。

所以鎧甲的研究,一直都是工房內部的一個重要課題。

這一次就是對於明光鎧的簡化版,試驗其大規模批量生產的可能性。

因為現在所用的鐵劄甲,其實弱點還是不少的,除了絲絛處容易磨損斷裂,在戰陣的時候也會成為縫隙處,被敵方的武器所砍中紮破,還有一點比較麻煩的是鐵片太容易生鏽了,而且這個鐵鏽就像是人體的灰指甲,一個傳染兩,隻要稍微不注意,便是感染一大片,到這個時候如果還不做清除鐵鏽的處理,很可能整個戰甲就作廢了。

而要清理劄甲,先要鐵劄甲甲片上四個角的絲絛都解開,然後卸下甲片,打磨鐵鏽完之後,最好再上一層黑漆,等乾了之後才能穿上絲絛,補回原來的位置。

所以正常來說,隨軍工匠的就會攜帶大量的用來更替的甲片,遇到生鏽的便直接更換,然後再慢慢處理那些生鏽的甲片,以免耽誤戰機。

就算是如此,依舊非常的麻煩,常常因為戰事的緊湊,導致兵卒不得不將身體後麵的鐵劄甲鐵片轉移到正麵,來臨時應急。

歸根結底,斐潛也做過調查和研究,就是因為鐵劄甲的本身結構導致。鐵片上是有黑漆防鏽沒有錯,但是因為鬆散片狀的采用絲絛連接的模式,不管是平常時間還是在作戰的時候,絲絛和鐵片,鐵片和鐵片之間相互摩擦,導致這一層用來防鏽的黑漆很容易就磨損了,接觸潮濕空氣之後,鐵片自然就開始生鏽。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一個就是徹底在材質上解決,研發出不鏽鋼,但是這樣的科技樹看著容易,爬起來太難,所以便轉向了另外一個方向,減少鐵片的數量,以大塊的鐵鎧代替細碎的鐵片,從而減少鐵片之間相互摩擦帶來的問題。

明光鎧在前胸和後背才用了大塊的鐵片來進行防護,隻有在腰腹和手臂等處,才用鐵劄甲保持靈活,兼顧了防護力和靈活性,從漢代以後一直沿用了數百年的時間,成為軍隊的主流鎧甲模式,其優點自然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同樣明光鎧也有缺點,就是對於鐵的消耗,比起鐵劄甲要更多,換句話說,就是更燒錢……

隻不過這錢財,確實有些值得。

等斐潛穿上身的時候,才發現雖然明光鎧用的是整大塊的鐵片,但是鎧甲的整體重量,卻比起鐵劄甲做出的筒袖鎧要輕便一些,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鐵,而是因為皮。

用於軍備當中皮甲,並不是一層,一般都是以三層或是五層居多,而這三層五層的皮累加起來的重量,其實並不小,尤其是在遇到了一些潮濕的天氣,還要額外再添加不少的重量。

像斐潛這樣在戰場上,就算是不上陣親自動手廝殺,其實要付出的體力也不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