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微微點點頭,說道:“……子正兄所言極是……如此年歲,既英勇無匹,又忠心社稷,真乃大漢肱股之臣也……”
兩個人言語當中,似乎對於斐潛極為敬佩和推崇,但是當事人都知道,其實在言語之下的,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伏德和其父親伏完並不太一樣。伏完是一個飽學之士,但是似乎這個心思用在學術上麵多了些,因此對於其他的一些事情有時候就難免有些想不到。當下之局,眼睜睜看著諸多的人開始統兵的統兵,掌權的掌權,這讓伏德心中如何能夠寂寞如初?
伏德自然是衝著楊修來的,楊修是弘農楊氏的繼承人,身份位置自然是有所不同,若是能拉攏幾分,那麼將來對於自己在朝堂之上,也就自然可以尊榮富貴。
外戚難以長久,這個道理自然誰都懂。年老色衰總是大自然的規律,就算是再怎樣的挽救,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嬌豔的花朵湧現在陛下麵前。
因此在保質期內獲得更多的利益,便是伏家對於未來最優的選擇。
在伏德看來,征西將軍斐潛雖然在並北的地位不可動搖,但是這個大漢天下,不僅僅是並北一隅,而在其他的區域之內,一個征西將軍的名頭,又能起到多少作用?
之前於國屢建功勳,當下又進良策強國之體,就算是再挑剔的人,也必須要承認,征西將軍斐潛這一招,確實是精妙無比。
征西將軍行此策,在伏德看來自然也是有點迫不得已,多少有些反正已經是有些和天下冠族的楊氏交惡了,那麼就乾脆另辟蹊徑的味道。
誰讓並州此地已經荒廢多年,士族之人早就大數遷徙,經學之家基本無存了呢?
如此一來,除了可以在並北這荒涼之地補充些人手之外,還可以在朝堂之上結下一些善緣,若是真的有人因為招賢令登上朝堂,那麼多少也會感謝斐潛幾分,從此之後,斐氏也可以在朝堂之中建起朋黨關係網,為將來更進一步做好基礎。
並且在這樣的局勢之下,朝堂上下的大漢官吏們,都會忙著對付那些新來的家夥們,就沒有多少心思去找征西將軍的彆扭了……
此策,確實是一舉多得,巧妙精細。
不過士族的脾性,伏德最是清楚。
僅僅一封求賢令,就想讓天下士族所有子弟都拋棄他們熟悉的土地,拋棄他們富庶的家鄉,拋棄原本小霸王的生活,然後不遠千裡萬裡,奔波到這個貧瘠……
嗯,除了平陽之外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來,然後就將自家財產全數奉獻出來,為了什麼什麼,或是大漢王朝艱苦奮鬥無怨無悔?
可能麼?
所以,被求賢令吸引來的會是什麼人?
是那些被排擠的人,那些等了半天等不到坑位的人,那些自詡才智高絕卻無法展示的人,諸如此類之輩。
而這些人,有一個統一的名稱。
寒門。
皇帝喜歡寒門,這個自然是毫無疑問的,伏德也是清楚。就像是漢靈帝多次提拔一些有名望卻沒有家世的名士一般,屬於正常的朝堂之上的君王平衡之術,再正常不過了,因此劉協和斐潛走的比較近,包括伏德在內的一幫人其實也能理解。
但是能理解,不代表就支持。
大漢朝堂就那麼大,這麼多年下來就是那樣的老套路,外戚,宦官,清流,相互鬥來鬥去,都形成慣例了,伏德原先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心思,反正說起來也沒有伏家什麼事情,看著他們鬥就好了。
從恒帝到靈帝,再到現在的漢帝劉協,大漢這些年,難道還少了這三方麵的爭鬥不成?大家鬥啊鬥的,反正都鬥成習慣了,不鬥仿佛都少了一些生活情趣一般。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伏德,嚴格說起來是伏氏,似乎也成為了大漢朝堂之中重要的一個角色,從一個旁觀者現在要變成一個主導者了!伏壽被封為皇後,那麼伏氏自然就是火熱出爐,香噴噴,亮閃閃,如假包換的大漢新一代的外戚!
而伏完,唉,伏德也是有些無奈,這個學術上造詣頗深的老爹,似乎沒有能夠迅速的轉變觀念和立場,就連自己多次和他提及此事,依舊是一副順其自然的模樣,因此伏德就認為自己必須站出來,為伏氏的將來,謀取更多的利益和好處,就算那一天妹子人老珠黃恩寵不再了,也可以保證伏氏一代,甚至兩代三代人的榮華。
因此,伏德的第一步,就是和原本朝廷上的清流士族的代表,弘農楊氏的繼承人,楊修充分的進行接觸。
為何不選斐潛?
傻子才選斐潛。
伏氏是家族在並北還是準備以後一家子都在並北發展了?伏德並沒有舉家遷徙的準備和計劃。
所以,弘農楊氏這個政治上的天然盟友,就成為了伏德最好的選擇,就像是外戚和清流聯手對付當年漢靈帝的鴻都學宮一般,政治上麵的利益趨向於一致的時候,往日的敵人也可以成為親密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