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寫寫信和殺殺人(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6968 字 9個月前

“……父親大人明鑒,陛下將不日歸雒……”

楊修在巾帛之上端端正正的寫下了這一句,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笑意,略顯得有些得意的晃了晃腦袋。

之前楊修和其父楊彪告彆的時候,父子兩人就有坐下來好好談過,當時楊修就推論劉協不可能在並北久居,甚至還推斷說劉協離開並北之後,必然回歸雒陽。而現在,這兩個推斷都算是成功應驗了,自然讓楊修覺得心情不錯,怡然自得。

漢家天子,除了開國的劉邦之外,算是在蜀地待過一段時間,其餘的皇帝要麼在長安要麼在雒陽,基本上就沒有考慮過其他的城市,不是這些皇帝都懶得動,而是長安和雒陽在漢代,在這個通信極度貧瘠的年代,位於版圖中央的行政中心,確實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非劉協已經放下了大漢天下,準備一輩子在邊緣地區苟延殘喘,否則隻要劉協有一點點的帝王之心,久一定會想辦法回到長安或者雒陽這樣的行政中心,版圖重心來。

而長安和雒陽兩個地方,劉協也必然是傾向於雒陽更多一些。

這個倒不是有什麼其他的特殊情懷,隻是長安這個地方對於劉協來說,就像是一個噩夢。董卓將劉協挾裹到了長安,又在長安經曆了那麼多的事情,眼睜睜看著董卓授首,卻迎來大臣跳城身亡,困頓無比的長安生活,在劉協心中留下的印象隻有無窮無儘的痛苦,卻沒有絲毫的歡愉。

這樣的一個城池,縱然是大漢最早的都城,縱然比起被董卓焚毀的雒陽來說可能在宮城更加規整和完善一些,但是在劉協心中,卻宛如絕境一般,是一刻也不想多待的,所以當時種劭要帶劉協離開長安的時候,劉協沒有多少猶豫。

劉協當時選擇並北,或許是因為征西將軍這個人……

楊修將毛筆尖放到了嘴裡,將筆鋒舔了舔,眯著眼,琢磨了一會兒,才繼續動筆往下寫:“……征西遣八百騎,步卒千二,將校三人,護衛陛下南歸……至雒便恐為陛下北軍矣……”

征西將軍斐潛這個人,楊修卻有些看不透。明明可以很強勢的時候,卻表現得很弱勢,明明可以更進一步的時候,卻退縮了回去。

這個征西將軍到底在想什麼?

楊修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

想不通。

比如這一次,如果征西將軍斐潛跟著劉協一同回雒陽,恐怕最少一個衛將軍是少不了的,甚至更進一步都有可能,然而這個斐潛斐子淵卻拒絕了。

說斐潛懼怕和弘農楊氏抗衡吧,當初不管是在平陽還是在關中都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如果說不懼怕麼,這一次又似乎是主動的退出了朝堂之爭。

莫非這個征西將軍真的隻是一個大漢諍臣,隻求社稷安穩邊境平定?

可是又不是很像……

楊修嘖了一聲,然後幾次想要落筆寫點什麼,卻尋思再三,最終將筆往筆架上一掛,站了起來,背著手在堂內轉起圈來。

既然征西將軍退出了爭奪朝堂中心,那麼現在反倒是楊氏被捅到了台麵之上。

斐潛給劉協的兩千兵馬,雖然不多,但是對於現在的雒陽來說,也是一隻不大不小的軍事力量,更何況這些兵馬也有不少是上過陣的老卒,若是陛下有心,以其為骨架搭建出一隻萬人的部隊來,也不是不可能……

再加上因為求賢令的原因,這一段時間投奔劉協的一些士族子弟……

無形當中,劉協從一個要兵沒有兵,要人沒有人的光杆皇帝,搖身一變成為了多少掌控了一些權柄的正兒八經的皇帝了。

而且還是心性不定的小皇帝。上一刻還對於要約束征西將軍的意見大肆讚同,下一刻卻又和征西將軍同乘同車……

這到底是幾個意思?

不過來日方長,劉協回到雒陽之後想要壯大,自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還可以慢慢尋找寫破綻,另外想些對策。

楊修歎了口氣,搖了搖頭,重新回到桌案之後,坐了下來,提筆繼續寫道:“……征西將軍,依孩兒之見,暫不為慮也。其由有三,並北人稀,征西地闊,守之有餘而進者不足,此為其一也……”

斐潛現在的地盤,在楊修的眼中看來,實在是有些大,但是就和並北的土地一般,大而不實。不管是東西南北,都需要兵卒駐守,如果說單獨應對一方麵的敵兵,按照現在征西將軍斐潛的實力,或許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兩個方麵同時遭到進攻呢?

楊修筆鋒頓了頓,並沒有繼續詳細寫下去,而是開始寫第二條原由。因為他相信他父親看到這裡自然也就明白了他沒有寫出來的那些未了之意。

“……征西上下,兵精甲銳,不可擋也,然所耗不菲,長此以往,若有折損,必定難複,此為其二也……”

沒錯,當初斐潛的那些騎兵給與楊修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過於強烈,以至於至今心有餘悸。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楊修也敏銳的察覺了斐潛當下兵卒結構當中的問題,就是數量少,補充難。這樣就意味著一旦進行到消耗戰的階段,斐潛這樣的模式肯定是一敗即厥,再無複起隻能。

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裝備,這樣的精銳兵卒,是能在雙方進行消耗戰的時候隨意增加就能達到完全補充的效果的麼?

換句話來說,想要戰勝征西將軍斐潛的這一支部隊,便將其拖入持續的消耗當中就可以了……

“……其三,並北除平陽一地之外,農桑薄弱,久無積蓄,人無恒居,地無恒產,征西有此兵勢,已然極限矣,故而三年之內,無需太過憂慮……”

楊修寫到此處,停下了筆,長長的歎息一聲。

雖然說是三年之內無需憂慮,但是楊修臉上卻寫滿了擔憂。三年之內或許像楊修所料,但是三年之後呢?若是並北之地農桑大幅度增長,人口穩定增加,這樣的經濟儲備之後的兵源供給,再加上在楊修眼中精致到了極點的兵甲器械,又將如何抗衡?

幸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