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論政(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7271 字 9個月前

蔡邕已經六十歲出頭了,正常來說漢代人的壽命也就是四五十歲左右,所以蔡邕這個歲數的人,在漢代來說已經是高壽的了。這個皓首的老者,對於斐潛這一段時間和左慈走得比較近的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也有些不安,所以特意讓人請斐潛一敘。

倒不是蔡邕對於儒教有多麼的維護之意,而是不希望斐潛被所謂的歪門邪道影響,而做出一些不該做的事情來。

“且為之何?又何為之?”

蔡邕請斐潛喝了茶,兩個人又呆呆的坐著看了一會兒竹林的搖曳,半響之後,蔡邕才冒出了這樣沒頭沒尾的兩句。

斐潛放下茶碗,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儒非儒,道非道,此乃大弊也……”

蔡邕皺眉道:“依汝之意,儒道者,應如何?”

斐潛說道:“儒應上窮天之意,下闡地之物也。若貪戀權勢,顛倒黑白,豈非南轅北撤,失儒之本也?”

儒教原本隻是學問宗教,卻在漢代變成了權力宗教,這不得不說是對於孔子一種諷刺,或者是一種特彆的傳承。

從漢代開始,儒教吸納了太多的東西,東邊縫進去一隻手臂,西邊塞進去一隻腿,終於成為了三頭六臂的憎惡。

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周王朝衰微,諸侯坐大,維護封建宗法等級製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蕩之中。此時知識分子為了尋求周王朝覆滅之後的出路,紛紛登上曆史舞台,提出自己的設想和解決方案,也就形成了百家爭鳴。

未來是什麼樣的?

誰也不知道。

如何對待舊有的,如何迎接全新的,幾乎百家都有百家的意見。但在能在漢代留存下來的,也就剩下了道家和儒家,墨家已經基本上銷聲匿跡了,法家也被儒家殺光趕儘,其餘的教派不成氣候,有的直接就乾脆被儒家所吞並了……

“儒之本?”蔡邕捋了捋胡須。

“正是。”斐潛回答道,“儒之意,在於授也,有教無類,如孔子授公孫也。而如今,卑劣之徒,假稱儒名,口宣仁德,然非士子不授,非高秩不言,敢問師傅,儒之本意何在?。”

蔡邕沉默不言,歎了一口氣。

嚴格來說,在漢代的時候,儒教的功勳是功大於過的。

因為在春秋戰國,還有在其之前的時代,所有知識的傳承隻是在上層階級當中,也就是古代貴族當中流傳,並不傳於普通的百姓,而孔子則是第一個站出來,不僅僅是改變了“學於官”的模式,甚至還宣稱有教無類,不分國界與華夷,隻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

孔子的弟子來自魯、齊、晉、宋、陳、蔡、秦、楚等不同國度,這不僅打破了當時的國界,也打破了當時的夷夏之分,比如被中原人視為“蠻夷之邦”的楚國人公孫龍和秦商等等。而且孔子還欲居“九夷”施教,就說明孔子的舉動對於當時的教育體製有多麼大的衝擊和促進……

孔子弟子中有來自貴族階層的,如南官敬叔、司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來自平民家庭的,如顏回、曾參、閔子騫、仲弓、子路、子張、子夏、公冶長、子貢等等。

從這一點來說,儒在最初的時候,是向善的,是推動整個社會發展的力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漢代的時候,儒教就慢慢的變了味道。

這一點,蔡邕當然心中清楚。

漢武帝時期,雖然有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儒生還沒有完全掌控朝廷,軍事財政等重要的職務,仍然多用諸如張湯、楊可、桑弘羊、上官桀之類學申商之術幾十年的法家子弟。著名大儒當時任大農令的顏異,因為反對“告緡令”而被處斬;反對和匈奴作戰,主張和和談親好的儒生狄山,被漢武帝送到前線,被匈奴人打死……

可以說漢武帝時期,儒教隻是一個工具,和其他的法、道、兵之類的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彆和特殊的照顧。

但是後來儒教就不滿於這樣的狀態,開始將手伸得更長,要得更多。

權力是一種特彆的東西,也似乎是華夏人與天俱來的信仰,是那種高人一等的絕對權力,是那種牧羊人對於羊群的權力,是屠夫對於牲畜的權力,所有的道德和倫理都建立其上,就成為了一個極端暴力且血腥的集合體。

儒教太過於眷戀這樣的權力了,所以儒教也從一個原本的學術教派,迅速的轉變成為了一條趴在帝王腳下的寵物,向所有敢靠近王座的其他教派露出了爪牙。

當時還是太子,未來成為漢元帝的劉奭年輕時就曾經勸諫父親漢宣帝劉洵:“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漢宣帝氣的痛罵:“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而這個劉奭,便是大名鼎鼎王昭君的曆史配角……

說來也是奇怪,但凡事大規模鼓吹儒教,然後儒教強勢發展的時候,對應的都是王朝的衰敗……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實行儒學製國,結果國家不但沒有強盛,反而很快被滅。

西漢武帝以前,沒有實行儒學,實行了黃老學說,國家逐漸發展。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徹為了對付匈奴,采用了加強集權,這個時候儒教替漢武帝做出了思想理論上麵的行動依據,然後儒教漸漸興盛,而伴隨著代表著封建大地主階級的儒教士族集團興起,漢代也漸漸的衰落,直至當下的亂局……

再往後,在唐朝初期,九品製度被廢除,儒家學派被削弱,國家再度強盛。

宋朝,因為擔心黃袍加身的再次上演,對於武人的打壓達到了新高度,儒家學派便借這個機會卷土重來,法家、兵家被削弱,國家對外極其軟弱,對內則全力維護君權,打壓貧民,無視社會變革,抑製商業經貿發展,企圖再度回到上古的小農經濟當中。到了南宋,儒家更是加強,然後便沒有然後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