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文章(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6435 字 9個月前

學宮的春考在令狐邵和司馬徽的主持之下,很快的就開展了起來。跟後世的考試不同,這裡沒有所謂的填空題選擇題,隻有一道策論。

而且連策論具體的題目都沒有,隻是籠統的說“國事為艱,各獻己策”,自行擬定題目,然後規定了三個時辰,不管能不能寫完,統一收起來了事。

幸好天公做美,這兩天都沒有下雨,雖然說頂著太陽在學宮空地上席地而坐,多少會有些曬,但是總比雨淋好吧?斐潛又不能像是後世科舉一樣,搞什麼考棚號院出來,而且這種考試也補考貼經,全憑個人發揮,因此也不必施展一些什麼反作弊的手段。

策論題目簡單,但是要在三個時辰內寫好卻也不簡單,畢竟很多時候大部分的字都認識,但是要將這些字在腦海當中抓到一起,落到筆端,就未必是人人都覺得簡單的事情了。

策論大考結束,學子們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學宮左近,平陽城內的一些食肆酒樓什麼的也都是湊滿了這些學子,相互探討著,爭辯著,帶動著熱鬨勁頭比起過年過節來說真差不了多少。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就輪到了斐潛、令狐邵、司馬徽三個人頭疼了……

俗話說,文物第一武無第二,武力上麵的事情,終歸是好區分一些,勝負也相對明了,但是文字上的東西,各有各的口味,有的喜歡小白,有的喜歡日輕,就難以決斷出一個高下來了。

以辭藻來說,這些學子當中也有些人寫的真不算差,正是令狐邵的心頭好,所以當他發現一篇文章有什麼華麗的語句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拿起來哦吟一番,搖頭晃腦甚是愜意的模樣。

“……日出東榮,月沉西方。星光兩曜,瑤據北辰。當擁體乾,以正儀坤。棋分府衙,局張百官。三公提統,九卿分颺。禦史維剛,大夫素堂。可端國家之朝議,可實周察之庭罡……”

斐潛一邊翻看著文卷,一邊聽著令狐邵的誦讀,實在有些忍不住,搖了搖頭。

“好好,可是此文有何不妥?”司馬徽一旁看見了斐潛的動作,不由得問道。

一旁的令狐邵也放下了方才誦讀的文卷,有些不解的望向了斐潛。

還好我來這裡一同坐鎮,要不然真的就給搞得歪樓了也說不定。斐潛笑著說道:“也不是說此文不好,而是……孔叔,可知某於平陽所有大小移文均限尺牘之事?”

斐潛在平陽執政的前期,也是被這些大量繁瑣且華麗的言語包圍著,後來實在是受不了,下令強調必須簡潔言事,但是所謂的“簡潔”也沒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標準,有些人認為十個字是簡潔,有的人認為一千個字也算是簡潔,所以最後乾脆就直接物理上進行了規定,但凡移文言事,就限於一個尺牘的大小,多了拒收,這樣才算是遏製住了繁瑣言事的風潮。

這樣的舉動,也從另外一個方麵促進了原本的漢隸書逐漸細小化,有些朝著後世楷書的方向在變形,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得是另外的一件好事。

令狐邵明白過來,說道:“君侯之意,可是此文……過於繁瑣?”

斐潛點點頭說道:“若隻是評選文章,自然以繁麗文采為美……不過此次大比,乃策論國事,若泛泛而言,於國何裨?”

令狐邵和司馬徽相互對視一眼,都點了點頭。

令狐邵有些惋惜的將手中的書卷放下。雖然令狐邵覺得手中的這一卷確實在文字調配上不錯,但是就像是征西將軍斐潛所說的,一大串絢麗多彩的文字下麵,都是些相對來說比較平常的東西……

日月星辰,三公九卿等等,和當下國事之間有什麼聯係?又或是提出了什麼方案?解決了什麼問題?

司馬徽一邊翻看著,一邊笑著說道:“若以國事之論,此番大比,優勝者當嶙峋也……”

“當如是也,正所謂寧缺毋濫……”斐潛點點頭說道。

可以說這一次學宮春考大比,也是為了給將來定下一個基調,否則第一次就走歪了,再想要扳回來,所耗費的功夫恐怕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所謂國事天下事,多見浮其事而論者,而不見舉措……”斐潛一邊看,一邊解釋道,“既然論國事艱……若能言因何為艱者,可為中矣,加之可言當何為者,則為上矣,若是所言所思,有理有據,可依而行之,當為優也……”

司馬徽哈哈大笑:“好好,當如是,當如是也!議者易也,行者難也……言官論事,須有實據,捕風捉影之輩,終非正道!”

令狐邵也在一旁點了點頭,捋了捋胡須說道:“將軍所言甚是。當年某於上黨之時,常有文會,聚而論事,當有指點江山之言……然如今任事,方發覺之前言論,多流於空泛,不堪於用……唉……”

“國事為艱,當有革新,而論革新,不外富民、強兵、取士三項……”斐潛一邊攤開一卷答卷,上下掃著,一邊說道,“然知易行難……以富民為例,何為富,如何富,富當如何,皆為學問,若可言之,糾其根源,提綱挈領,闡述一二,亦可算是上佳之作矣……”

司馬徽把目光從桌案之上的答卷上挪到斐潛身上,微微愣了愣,然後笑道:“不知其者謂之知難,知其者謂之行難……未曾想將軍如此通明國政,當為大漢之福也……”

令狐邵起初也不太在意,也在一旁隨口說道:“我朝立國之初,亦求修養生息,富國強兵……嗯……嗯?”令狐邵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方才他說的是富“國”強兵,而斐潛之前說的是富“民”強兵!

一字之差,含義自然是天差地彆!

雖然大多數時候,國和民之間大概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在某些時候,其實也有些矛盾。所謂大江大河滿了小河小溪才有水的話語,反過來其實也是正確的,小河小溪不滿,大江大河難道會有多少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