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2章宗廟祭祀,思維跳躍(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7347 字 8個月前

太興三年,七月初一。

長安。

大漢驃騎將軍斐氏祖廟。

斐潛祭祀五祖。

禮記:『諸侯立五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皆月祭之。顯考廟、祖考廟享嘗乃止。』

雖說是要求每月一次,但是實際上還是一年五次居多,也就是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臘,一歲五祀。

這種祖宗祭祀,也是分了嚴格的等級製度,天子七,諸侯五,大夫三,士一,至於庶人麼,在家裡擺個桌就成了……

斐潛現在要做的事情雖然很多,但是依舊要一步步來做……

清晨,斐潛就帶著一大幫子的人,到了斐氏宗廟之所。

隻有天子和諸侯的宗廟,是放在建築物的中軸線上的,也就是大門對著的那一條線,而大夫和士都不可以放在中心線上,必須分開來,所謂『廟左而右寢』是也。

宗廟的主殿一般都稱為宗殿,也是整體宗廟建築群落當中顯得比較長,視覺效果比較深遠的一個建築,在殿內的神龕之中會供奉五祖。

宗殿之前的台階是用白色長條石搭建出來的台階,一共五層,正對應著五廟之數,廣場左右還有兩個分殿,一般會將家族之中,屬於分支的功臣列入其中,比如當年還算是牛氣的諫議大夫斐敏,如今就隻能安放在偏殿了。

站在隊列正中的,就是穿著一身的冕服,頭戴冕冠,配赤綬,為四彩,分彆是赤黃縹紺四色,端是氣度非凡,精神煥發。

冕冠是周朝的時候製定下來的用在最隆重場合使用的頭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纓、纊、紞等部分組成,主要有六種樣式,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合稱六冕,而這六種冕冠的功能、形製都有不同,像斐潛現在,便最多隻能用到鷩冕。

鷩是一種雉的名字,又稱之為華蟲。

所以斐潛現在身上的冕服,就有畫有華蟲、火、宗彝三種圖騰象征,同時在裳上還刺繡有藻、粉米、黻、黼四種圖案。

這一套冕服冕冠製度,一直從春秋用到了漢代,基本沒有什麼改變,然後唐宋明略有變化,一直到了被各種電視電影網絡劇美化的我大清麼,在殘酷的剃發易服之下,一套沿用千年的冕冠製度也隨之消失,變成了紅鬥笠、光腦門和一條不知道如何形容的頭發尾巴。

黃月英墮馬髻,身著祭服,頭帶步搖,耳懸簪珥,挽著小不點斐蓁,也是顯得雍容華貴,儀態萬方,跟在斐潛身後。

至於說蔡琰?

蔡琰混在龐統等人之後,屬於第三梯隊。

蔡琰臉皮薄,雖然黃月英和斐潛嘰咕嘰咕說了,但是蔡琰哪裡會肯,若是真的跟在黃月英身邊,豈不是當場羞死了……

在黃月英的後麵,就是第二梯隊了,也就是屬於斐氏家族的成員,站在比較靠前的,是斐敏的兩個兒子,然後後麵的便是這幾年從各地趕來,表示是驃騎將軍流落在外的侄子孫子輩,幸好斐潛對於漢代文化多少認知,否則還說不準真的以為他父親當年雲遊四海處處留情,就像是電視電影上的那樣,在大明湖畔強什麼民女然後那啥啥了,話說回來,一個大清的皇帝然後在『大明』湖那啥啥不膈應麼……

像斐氏的這些子弟,斐潛一律都往學宮塞,先學幾年再說。一些學費食雜費,斐潛多少還是給得起的。抱著來混口飯吃的想法的,斐潛也不反對,畢竟這也是大漢習俗,但是多少要學點東西,至少學個數理化,當個小吏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但是斐潛會獎勵那些成績優異的,給與更好的待遇,自然也就會刺激另外一部分去努力。

在這些人當中,斐和顯得引人注目。一來是年歲較長,二來也實授了官職,領萬年縣令兼任將軍府馬政司從曹,比兩千石,自然是春風得意。

第三梯隊的,就是以龐統為首的青綬代表了,青白紅三色的綬帶在風中微微拂動。間雜一些黑綬,至於黑綬以下,基本上來說就沒有資格站在此處了。

為什麼斐潛祭祀祖宗,龐統等人雖然不是姓斐,但是也可以參加呢?因為春秋戰國傳承下來的慣例,龐統之流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就是斐潛的『家臣』,這也就是所謂『主公』稱謂的由來。

宗廟禮官站在殿前,而樂工等則是在兩側回廊之下。

巳時一刻。

一聲鐘鳴,響徹碧空。

殿前的禮官深深吸了一口氣,甚至都能看見其胸廓擴展的動作,旋即高呼:『禮……始……』

『咚,咚咚……』

鼓聲便在禮官聲音將落未落的時候接了上來,轟隆隆的在宗廟當中響起,震蕩的聲波四散而開……

此時此刻,斐潛等人才可以在禮官的引領之下,走進宗殿。

隨著最後一個人走進宗廟,剛剛好就是三通鼓結束,伴隨著最後一聲鼓點落下,整個宗廟體係當中,頓時鴉雀無聲。

在這樣一片寂靜之中,斐潛仰頭看著神龕,然後舉步,向前。

禮官再次高呼:『上……祭……』

金鐘再鳴五響,然後就是重鼓五擊,旋即兩側回廊之下的樂工開始加入進來,奏響樂章,一時間鐘磐齊響,絲竹齊鳴。

在禮樂之中,斐潛低頭,行大禮參拜,而在其後的黃月英等斐氏子弟,以及後續的龐統家臣隊列,也是一同跪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