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5章蝗災爆發,牝雞謠言(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8647 字 8個月前

於是乎羽父派人殺死了魯隱公,立公子允為君,是為魯桓公。

結果魯恒公也沒討到什麼好下場,他娶了個老婆,結果是個德國骨科的……當發現頭上一片大草原之後,魯恒公自然不能忍,選擇回家打老婆,然後就被德國骨科給搞死了……

這個例子甚至在唐朝的時候被拿來攻擊李世民,因為李世民麼,其實也是乾了這種所謂『不合禮法』的事情,隻不過李世民是個狠人,當著文武大臣的麵生吞了蝗蟲……

活的。

皇權爭奪之中,人性就被放大了,一點惡能被擴大到了百倍千倍,親情什麼的也就自然靠邊站。不是有句話怎麼說來著?若是因為五百五千就出賣的,誰都看不起,喊打喊殺的,抓起來沒商量,但是如果說賣了個五千萬五個億,那就是誰都羨慕了,甚至官方可能還會到現場維護秩序……

所以魯恒公的事情能算是多大的事麼?

李世民的行為又有什麼問題?

關鍵依舊還是兩個字,利益。

『隱公、恒公之死,乃權落羽父,柄與奸妄也……』斐潛沉聲說道,『奸妄之人,鼓唇弄舌,從中漁利,春秋如此,而後亦如是!隱公、恒公非害於弑,乃懦弱無能,使得公子翬之流,得意逞凶!如今謠言,亦是此類之人,混淆視聽,居心叵測,另有圖謀也!』

搞出這個事情來的還能有什麼人?

不就是被蔡琰等一群女子給比下去了,然後覺得心中很是不爽,借著機會嘰嘰歪歪的人麼?

蔡琰有些愕然,顯然她之前沒有想這一些。

斐潛站起身說道:『去叫上你手下的那些娘子軍到將軍府衙前彙合……』

蔡琰有些呆萌的說道:『啊?要做什麼?』

『滅蝗!』斐潛惡狠狠的咬著牙說道。

斐潛當然不想在人前表演一番什麼叫做活吞蝗蟲,嗯,死了的也不行,所以斐潛準備帶上比蝗蟲還要更凶悍的生物去滅蝗!

一個月能流血一周都不會死,依舊活蹦亂跳的生物,擁有一種天生下來就會七十二變,一念之間可以在萌萌噠和河東獅隨意轉變,也可以是連水瓶子都擰不開然後如同呼吸一樣順暢的變身成為扛著煤氣罐上三五樓的大力士,講感情的時候能說道理,說道理的時候能談感情,說不過的時候還能上演全武行,一哭二鬨三上吊,就問你個小蝗蟲,怕還是不怕?!

嗯,以上雖然是玩笑。但是既然這些謠言指向了斐潛和蔡琰這裡,就必須反擊回去,而最為強硬的方式,莫過於直接帶著這樣一群娘子軍來滅蝗!

當然不是讓蔡琰等人親自上去撲殺,隻需要站在做個表率就可以了。

蔡琰有些疑慮,但是依舊按照斐潛的要求,前往了直尹監,開始召集其手下……

根據後世的統計,從公元前七百多年到民國時期的兩千五六百年時間之中,一共發生了蟲災六百多次,指明了是蝗蟲的有四百餘,當然,因為古代對於蝗蟲的稱呼還有認知什麼的不是很清楚,所以略有些誤差也是在所難免,但是從這個數值上來看,其實在華夏古代,蝗蟲的災害是非常頻繁的。

最早的蝗蟲主要集中在山東半島區域。春秋之前的幾次大蝗災都是從山東半島出來,斐潛認為因為古代整個的氣候相對來說比較溫和潮濕,唯有山東那一片因為河流衝擊和灘塗結構,導致遇到旱災的時候水位下降,然後便出現了蝗災的基礎條件。

後來因為氣候變化,小冰河時期一次又一次的來臨,導致了原本是大澤濕地的區域逐漸乾涸,所以在這個期間之中蝗蟲發展的非常迅速,同時也蝗災的發源地逐漸擴散到了南北各地,不再僅限於山東半島。

斐潛站在將軍府府衙之前,仰頭望天,微微歎了一口。

這是蝗蟲的問題,但是這也是土地的問題。

更直白一些,這是利益的問題。

後世有個調侃的話,叫做小時候,沒錢吃泡麵,長大了,還是沒錢吃泡麵。

月光族不僅僅是後世才有,而是從華夏一開始就有了。不管是在哪個朝代,底層民眾都是處於『月光』或是『年光』的狀態,辛辛苦苦一輩子下來,然後給家庭吃了喝了用了,倒頭了什麼都沒有留下,嗯,或許也不全是什麼都沒有留,留下一屁股債的很多……

這種沒有任何儲蓄的『月光』階層是非常危險的,沒有任何抵禦災害的能力,一旦遇到天災人禍,便是立刻分崩四裂,妻離子散。

就拿蝗災來說,因為蝗災,所以莊禾歉收,甚至顆粒無收,然後就導致整個原本勉強維持的鏈條崩斷,欠的青苗錢、高利貸還不上,因此或是背井離鄉成為流民,或是走投無路揭竿而起,又因為原本就沒有吃的,然後不管是流浪還是戰爭,老弱都最先死亡,屍體一旦沒有及時處理,又極容易引發瘟疫,再被帶往其他的區域,最終席卷全國……

與一聽到蝗災旱災水災就緊張著急的皇帝不同,大地主階級麵對這些災害的時候一般來說不怎麼慌亂,隻要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至於激發全麵的不可控的戰爭,這些大地主階級甚至巴不得年年都是災荒!

因為隻有災年,這些賤民才會出賣他們的土地!而大地主所積攢下來的每一份糧食,在災年都可以賣出黃金價!

因此就有一個很奇怪的模式在華夏封建王朝之中產生了,一旦出現這樣的災害,立刻就有大臣開始抨擊皇帝或是政敵,表示是對方的鍋,然後接下來就是要皇帝出錢賑災,免除地方賦稅,而大地主階級和地方官吏則是從中漁利,各個都吃得肚滿腸肥。

斐潛有理由相信,造謠造勢針對蔡琰等人隻是第一步,旋即而來的便是受到災害的這些士族子弟開始哭著鬨著,攜裹著災民要斐潛出錢出人出糧食進行賑災,然後他們可以拿著最大份的糧草,做出最稀薄的粥,一方麵維護著這些災民最低的生存線,不讓他們大規模的餓死,或是聚集鬨事就成;一方麵則是借這個機會,將斐潛好不容易派發到了各個農戶手中的田地,以各種方式撈到手裡!

這些年來斐潛帶著兵卒南征北戰,有相當多的兵卒將自己手頭上的功勳轉換成為了家庭當中的田地,在北地,在關中都有很多的這樣的民戶,而這些軍功轉換的田地,依舊是可以買賣的,縱然買賣會使得其失去了軍功田的優惠賦稅,但是不會改變田地的使用價值……

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斐潛不能替這些兵戶包辦一切,也不能提供超出標準的庇護。

因為人性往往是懶惰且貪婪的。

熊孩子不僅僅隻有富貴的家庭才會有。

當兵二代,兵三代出現的熊孩子的時候,斐潛對於兵戶的庇護和幫助,則是會催化出怨恨和蠹蟲來,就像是唐代的均田和明代的兵戶。

唐代恢複了均田製,也是國家名義確定了不可買賣的田地,但是實際上很快就被腐蝕得千瘡百孔,到了後期反倒成為了唐朝的弊病,有關係的有權勢的有大把的方法可以獲得土地,而普通百姓即便是想要買賣土地延續家庭生命,都是違法的,要被抓起來判刑勞役……

明代兵戶,對外防禦的時候十層氣力隻能發揮出三四分,成為了綠營之後倒是能用處十二層的力量來……

所以斐潛也不可能在封建王朝的年代,就搞什麼全民或是集體所有製,根本不現實,因此也留下了現在即將麵對的這樣的一個問題。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土地流通也可以刺激經濟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打破『小農經濟』,會激發更多的華夏人開始走向更廣闊的的天空。

斐潛將胸腹之中的那股氣緩緩的吐了出來,然後對著站在一旁的龐統低聲說道:『士元,有幾件事去安排一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