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0章胡漢規劃,北域都護(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8518 字 8個月前

大漢驃騎將軍府。

在山東士族,甚至大半個漢王朝的人目光都集中在荊州,認為荊州將會牽扯到了整個天下的時候,在關中長安,斐潛卻帶著山西士族將目光投向了未來,看向了更為廣闊的世界。

斐潛召集眾人議事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是要討論一下荊州的相關事項,結果讓眾人意想不到的是,斐潛壓根就沒有說什麼荊州的事情,反倒是抖出了一幅由司馬懿親自重新測量和繪製的大漢北疆圖。

雖然看起來多少還是有些粗略,甚至和斐潛印象當中的地點標識什麼的依舊還有些出入,但是或許是大漢當下唯一的,最為貼近軍事用途,最精準的北疆地圖了。

『唧唧咋咋……』

眾人不免低聲議論起來。

荀攸站起身,將桌案上的幾卷文書一一打開,一邊向斐潛彙報,一邊向眾人展示。

為了應對小冰河的到來,同時也為了穩固對於現有的大漠控製的權柄,斐潛讓荀攸製定了一係列的北地屯田計劃,在適宜耕作,但是人煙相對稀少的區域,比如像是朔方、五原、雲中、定襄等地,規劃處一定量的土地,以便於展開後續的漢人和胡人的屯田和畜牧,以及一定範圍內的互市。

根據荀攸的測算,如果正常運作,三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屯田之地就可以達到初步的收支平衡,在後續五年之內,基本上可以達到補充地方建設,穩固邊境安定的作用,然後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就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大漢帝國提供糧草和戰馬……

大漢帝國。

一個全新的詞彙。

每當聽到這個詞的時候,在場的眾人都不由得將腰杆挺得更直了一些。

帝國,在狹義上用來形容由皇帝統治的強大國家,廣義上則是用來形容國力強大的國家,不限於君主製國家。

帝國不是傳統華夏的固有詞彙,而是在東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誕生的新詞。華夏人對自身所在國家共同體的表達習慣,是諸侯,是王朝,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斐潛的這些手下還有些不適應……

但是斐潛借著西域之事,給這些山西士族展示出,如今西域大都護正在交手的就是烏孫王國,然後還有一個貴霜帝國的時候,這些山西士族就很自然的接受了『帝國』的概念。

就連龜孫,哈,烏孫那個小樣都稱王國,我大漢怎麼也要是個帝國罷。

至於為什麼不是天朝?

嗬嗬。

眾人左邊看看,右邊瞧瞧,各自心領神會,不明白去旁邊玩泥巴去……

回到胡人和北疆屯田的問題上來。

按照驃騎將軍斐潛在河套地區,對於南匈奴人的教化經驗,隻要是願意歸化的胡人,在一定程度上並不需要特彆的排斥,因為這些年已經證明了,南匈奴人不論是在養馬,放牧牛羊,以及征召作戰上,都可以作為大漢有益的補充。

胡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搖擺不定,容易平了又叛,叛了再平,反反複複,終成隱患,但是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化推廣之後,在荀攸的報告當中,發現其實也不是所有胡人都會成為敵人,或是說最終都是敵人。

在河套地區,不管是屯田,還是南匈奴的教化,都是體現出了欣欣向榮的局麵,在河套地區的整體經濟投入在逐年的縮減,而產出則是逐年遞增,即便是不懂得什麼經濟的官吏,看到了荀攸的報告之後,也不由得嘖嘖稱讚。

也就是說,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隻要驃騎將軍斐潛在北地河套地區的政策不發生什麼變動,那麼河套地區將會成為新的糧草供應點……

根據荀攸樂觀的估計,這個增長點會在人口達到一百萬左右的時候達到頂峰,然後可能會因為人口的過量,反倒是產出開始下降,現在麼,還差一半,也就意味著還有更大的空間……

關鍵是,這種模式可以推廣的!

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對於整個北麵疆土的開發,不可能等到河套地區人口爆棚了之後才進行其他的地區開拓,既然從河套到幽州基本上都屬於斐潛的管轄範圍之內,那麼將大漢的北部區域逐漸的重新恢複生產和開發,也就成為了未來十年左右時間的整體目標。

斐潛左右環視一周,然後說道:『徐公河夜觀天象,又以乾象之曆測算,未來五至十年,仍有雪災……』實際上應該是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但是真要是這麼說,怕是都絕望了。

『雪災?!主公之意是……宛如今年歲初一般?』韋端忍不住問道。

也難怪韋端緊張,畢竟這一次關中士族簡直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一方麵因為天災本身導致莊禾欠收,另外一方麵又因為光嘴上『重農』,實際行動被抓住了小辮子,不得不又撅著屁股被揍了一頓……

執行者,就是韋端。所以現在韋端多少有些陷於豬八戒照鏡子,內外不是人的處境,聽聞類似於今年的天災還會再來,自然頭皮一緊,手腳發麻。

斐潛微微點頭。

眾人不由得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乾象曆還在調整過程中,但是並不妨礙斐潛先將徐嶽的旗幟拿出來扯一扯。因為小冰河時期的到來,以至於整體天氣反常得很厲害,即便是乾象曆再完善,在麵對這樣的反常變化,依舊有些無能為力,強行推廣隻會導致新曆法的威信下降,還不如等天氣穩定一段時間之後再全麵鋪開。

鑒於曆史上的記載貧瘠,加上漢末三國時期相互之間爭鬥頻繁,以至於後世對於漢末這一個時間段的天氣情況,往往隻能在對於重大戰事當中的描寫裡麵去尋找隻言片語……

關中都遇到了嚴寒,那麼在大漠當中就會更加的嚴重。

胡人遭遇雪災,隻有兩條道路,一個是等死,另外一個就是搶劫,將自己的災害轉移到他人的頭上。

持續三四百年的溫和氣候,使得大漠當下還不至於到了絕境。在曆史上,大漢打了匈奴還有鮮卑,打了鮮卑還有烏桓,打了烏桓還有柔然,大漠之中究竟有多少人口,多少牲畜,多少部落聚集點,不僅斐潛搞不清楚,就連那些大漠的王者也未必能明白。

三國之後的五胡亂華,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這些胡人的相互廝殺和災害轉移。司馬家混蛋是一回事,但是當時能引得那麼多胡人進場,也說明其實大漠之中的胡人數目,遠遠比斐潛之前想象的要更多。

司馬懿坐在一旁,忽然感覺到了斐潛投來的目光,目光之中隱隱帶著一些冰寒,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再小心翼翼的抬頭查看的時候,卻沒看到什麼異常,隻聽聞斐潛緩緩的說道:

『從今歲起,凡欲避雪災而進北疆之胡人,皆依半律。司馬仲達……』

司馬懿連忙拱手應答:『臣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