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3章加封的風波(2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8875 字 10個月前

穀琨在例行慣例的章奏之後,很多人都立刻精神起來。若是這些人都是有狗耳朵的話,想必現在便是豎立起了一大片!

天子劉協也意識到了一些什麼,臉色微微有些陰沉,將目光在曹操身上穿進穿出,然後又瞄向了其他的官吏,尤其是在崔琰,臧霸,蔡瑁等不經常出現的人員身上停留得時間最長。

『微臣崔琰,有本起奏。』

崔琰緩緩的吸了一口氣,走出了隊列,大禮而拜。

天子沉默了少許,目光卻投向了曹操。

大殿之中的氣氛頓時沉悶且緊張起來。

曹操垂目,八風不動,似乎身邊之時一概與他無關。

站在劉協旁邊的黃門宦官,拿眼瞄著劉協,見劉協沒有絲毫的表示,他也憋著不敢出聲,額頭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一顆汗珠,沿著臉龐滾滾而落……

似乎過了許久,或許也就過去幾息,劉協放在寶座扶手上的手臂,微微抬起,動了動手指頭。

『準奏……』黃門宦官連忙拖著長音喊道。不知道是不是有些喊得匆忙,到了最後聲音雖尖,但是不免有些顫抖起來。

『謝陛下!』崔琰的聲音平淡且有力,『自建寧始,艱禍多興,中平之際,氛厲彌昏,星辰失所,醜裔猖狂,群凶豪起,顛越跋扈,國家之危,傾覆在即。臣每覽史籍,觀之前載,厄運之極,古今未有,苟在食土之毛,含氣之類,莫不叩心絕氣,行號巷哭。幸得陛下即位,既得宗廟靈佑,又有忠臣賢才,封秩輔佐,褒功賞德,四海願中興之美,八荒懷複振之望。』

『臣聞昏明迭用,否泰相濟,天命未改,曆數有歸。社稷靡安,必將有以扶其危,黔首幾絕,必將有以繼其緒。今有曹公孟德,奮身克難,滅黃巾賊亂於先,誅二袁篡盜於後,撫寧冀豫,奄有青徐,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殄夷首逆,芟撥荒穢,威攝不類,順肅宇內。此乃光武以來,未有之大功是也。』

『是以臣敢考天地之心,慮社稷之望,舉曹公遷任丞相,以定國邦,以安將校,上可得聖朝歡心,下可獲冠帶至望,繼輔弼陛下之大業,續鎮靖社稷之朝綱。願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以黔首為憂,不以克讓為事。上以慰宗廟乃顧之懷,下以釋普天傾首之望。正所謂生繁華於枯荑,育豐肌於朽骨,神人獲安,無不幸甚。』

『臣泣零上情,皆為肺腑,言之惶恐,百叩以首。還請陛下恩準!』

崔琰朗朗而聲,而坐在寶座之上的劉協,卻忍不住將扶手越抓越緊,甚至手背上都露出了一些青筋。

崔琰上奏完畢,大殿之中便是一片寂靜。

隻是聽聞到一些急促呼吸之聲,任何人都沒有開口說話。

丞相!

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

漢代起初是有丞相的,但是自從漢武帝在位期間,搞死了十一位丞相之後,這個職位就漸漸的衰敗下去,不複漢初之時的榮光了。

曹操迎了漢帝,打敗了袁術之後,職位是司空,而這個司空並非是曹操拍著腦袋,像是菜市場那樣,看那個順眼就撿那個,或是那個便宜就買那個,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考量之後才定下來的位置。

在漢武帝時期,皇權和相權的鬥爭非常的激烈。

對於野心勃勃的漢武帝來說,他自然想要一個完全聽從他指令的政治集團,而不是時時和他唱對台戲的外朝丞相官署。

在漢武帝時期,中朝官員多數都是一些品級較為低下的官吏,主要是郎官,大夫,博士等執掌諫議的官吏,或是皇帝身邊的近侍之臣擔任,沒有太高的身世和政治背景,大多數是寒門或是布衣之家,這就使得漢武帝時期的中朝官和外朝官,有了先天上的對立。

結果自然就是得到了漢武帝慫恿的中朝官,前仆後繼的用上去,最終將外朝官踩在了腳下……

但在漢武帝這個家夥將丞相搞成了高危職業之後,丞相就日益蕭條,甚至在漢武帝時期,一些丞相根本就不管事情,全心全意的保命,為了維持朝堂之中的正常運作,漢武帝就開創的搞出了一些中朝的官職,正大光明的將原本屬於外朝官的事項拿到了中朝來運作,一方麵繼續架空丞相的權柄,一方麵則是讓漢武帝自己活動的空間更加的擴大。

因此來說,中朝官,或者被稱內朝官,基本上就是皇帝的近臣,如侍中、常侍、給事中、尚書等組成,平日裡麵也是距離皇帝更近,可以說是代表了皇帝的意誌在行使權利,這和當時曹操的地位是相匹配的。

這是一方麵的因素,而另外一方麵的原因則是袁紹當時是自表為車騎將軍,在漢代慣例裡麵,屬於是開府建牙的外朝官,因此曹操當時選擇擔任司空,也是為了向袁紹表示說小弟還是輔佐大哥的……

大哥你在外朝奮勇殺敵,小弟在內朝輔佐,夫妻,呃,兄弟雙雙齊心協力,一起發財!大哥你看,那邊有個姓斐的一直拿眼瞪你呢……

袁紹便嗯的一聲將視線暫時轉向了西方。

畢竟當時剛剛將袁術按在地上好一頓摩擦的曹操,體力消耗確實是太大,還需要一個喘息的時間,態度不好一點,袁紹一塊肥皂丟出來,曹操便是菊花難保。而且曹操的出身是宦官係列,原本就是內朝官,所以曹操當時擔任內朝官也自然是情理之中,並沒有什麼突兀之處。

後來斐潛一路崛起,袁紹打又打不下來,損兵折將之下才反應過來是中了小老弟的奸計,便是自己從車騎將軍改成了大將軍,將車騎將軍扔給曹操。

大漢原本將軍類的職務,都是外朝官,除了原本定義上就是為了拱衛京畿的前後左右四將軍,其餘的將軍基本上都是在外征討,自然就是外朝官。

但在昭帝和宣帝時期,位任大將軍的霍光,同時也擔任了大司馬,所有朝堂上下的事情,在給皇帝之前,必須先給霍光過目,才能轉給皇帝。之後這個大將軍的頭銜就和前後左右四將軍一樣,成為了內朝官。因此袁紹當時自認大將軍的意思,也就自然是很微妙了起來……

若是真說起來,袁紹改為大將軍的時候,多少也有一些讓劉協搬家到鄴城去的心思,可最終袁紹的選擇恐懼症還是犯病了,以至於最終袁紹的這個大將軍隻是空殼一個,並沒有真正獲得內朝的權柄,也就談不上對於曹操產生什麼壓製力了。

曹操在擊敗了袁紹之後,成功的走到了內朝官的儘頭,也就是大將軍。然而在曹操結果了袁紹這個權柄,並且是真真正正建立起一個偏向於內朝官的政治體係的時候,曹操猛然才發現,這一套的係統已經不像是之前那麼好用了,彆說像霍光那個時段,就連一般大將軍的權柄都是不如,不僅對內壓製力不夠,在外麵還有一個斐潛蹦躂得很是歡暢。

在這一次對於斐潛封賞的過程之中,這種東西矛盾就越發的明顯,荀彧的建議是將斐潛繼續往外推,絕對不能給與斐潛參與內朝的權柄,所以才有了所謂『驃騎大將軍』的這種稱號,位列三公之上,也就代表了是位在三公之外……

這樣曹操和斐潛之間,就自然難以調和,而曹操就要被迫將注意力像是當年的大將軍袁紹一樣,主要放在了西麵,放在長安三輔之處,然後自然而然的就不可以繼續和豫州冀州的地方豪強較勁了。

大家都是皇軍,呃,皇帝之下的內朝軍,槍口應該一致對外!

老曹同學就彆再拆自家的台柱子了!

可是這樣做,曹操心中不痛快。

郭嘉原本不想要參與此事,但是為了彌補荀彧的問題,一方麵給曹操獻上了帶有挑撥離間味道的計策,另外一方麵也建議曹操不再擔任大將軍,而是改任丞相!

畢竟這個『大將軍』還比『驃騎大將軍』少了兩個字,要是普通人還有不知道這兩個將軍到底那個大的尷尬。

除了上麵的一點名號的相爭之外,對於曹操來說,改任丞相,還有額外的不少好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