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9章為什麼到底為什麼(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9610 字 8個月前

『都督隻是……說了這些?』

孫權坐在上首,臉在半明半暗之中。

周峻點頭,『是。』

周瑜是怎樣的人物?周峻的小心思根本藏不住,或許也不需要藏。周峻是在孫權手下出仕,算是吃孫家飯的。

吃孫家飯呢,有個好處,就是穩定。隻要孫家不倒,那麼不管是遇到風還是遇到雨,頂多就是累一些,像是這樣來回奔波,但是俸祿一般不會短缺,足夠周峻供養家中老小。

但是同樣的,也有壞處。吃人嘴短,吃了孫家的飯,當然就是孫家的人,身上周氏屬性就相對來說少了些,簡單來說,容易沒了人味,成了工具。

現在周峻就不太像一個人,更像是一個傳聲筒。

孫權讓他去找周瑜,周峻就去了,咕嚕嚕灌了一肚子的聲音,然後又來孫權這裡倒出來,若是當下有錄音機,那麼周峻必定就失業了。

不,未必,因為有的人,就是要這個調調,沒有人在下麵跑腿,會讓他感覺自己不像是一個統治者。

孫權現在就覺得自己不像是統治者,更不像是江東之主。

因為整個江東,幾乎沒有人願意聽他的話。

至少在孫權的感覺當中,就是如此。

士族就不用說了,整天不是陽奉陰違,就是隻想著中飽私囊,分配任務的時候一個個叫苦叫累推三阻四,私底下撈錢的時候連軸加班精神十足……

就連民眾,似乎都是在和孫權做對,孫權要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偏偏都不做!就比如說孫權要讓這些民眾遠離士族,投奔自己,至少表現一下姿態也可以啊,可是這些民眾呢?一個個都不配合!使得這些江東士族更加肆無忌憚。

所以,都是彆人的錯!

士族的錯,民眾的錯,甚至是周瑜的錯!

孫權揮揮手,讓周峻退下,就像是在驅趕一個用過了的馬桶。

周瑜的書信上麵隻有寥寥幾字,『取信於民,籠絡民心,緩動刀兵』。

孫權站起身,背著手,在廳堂裡麵轉悠起來。

十二個字,三件事。

說起來簡單,看起來也簡單,就是做起來不簡單。

『取信於民?某何嘗不想要取信於民,籠絡民心?!』孫權一個人在廳堂之內揮動著手臂,就像是在他麵前就坐著周瑜一樣,『可是這些賤民不信我,奈何啊!奈何!你以為我沒有去做麼?你以為我沒有撫慰這些百姓麼?可是這些江東百姓寧可去信那些鄉紳豪右,不來信我,你說,你說!這讓我怎麼做?還整天去「取信於民」?又是如何去籠絡民心?!』

『改減的賦稅我也減了!修橋,鋪路,興修水利!哪一件,你說,哪一件不是利於百姓,可是這些賤民,根本就不當回事,也絲毫都不感恩!我花了錢,花了錢啊!可是這些賤民,天天走我花錢修的路,搭建的橋,天天用我修葺的水渠澆灌田畝莊禾,可就是不感謝我!你說,我怎麼做?這還怎麼「取信於民」?何來「籠絡」!籠不起來啊!』

孫權很憤怒,甚至有些委屈。

這也確實是孫權的真實感受……

寶寶委屈.jpg

這個問題其實在孫權接手了孫策的位置之後,就開始在做了,可問題是一直都沒有太多的成效。孫權自己覺得已經是很努力,甚至比一般的大漢官吏,那些郡縣太守都要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江東的這些百姓,並沒有像是孫權所料想的那樣去敬重孫氏,去尊敬孫權自己。

孫權一開始的時候,以為是自己做得事情,這些百姓不清楚,不知道,所以他不僅是一邊做,還找了人一邊宣傳和誇耀,表示自己做了某某路,修了某某橋,搭建了某某碼頭,開辟了某某市場等等,方便了多少的民眾,招攬了多少流民,使得多少戶避免了流離失所的苦難困境……

可是,依舊沒有什麼效果。

這些百姓有聽麼,有聽到,可是為什麼聽了孫權做出的這些事情,依舊不會『信』,依舊不能『籠』呢?

再後來,孫權覺得是江東士族豪右大戶在背後搞破壞,所以一邊在宣揚自身多麼親民,多麼為民眾謀福利的同時,也盯著那些江東士族豪右大戶,防止這些家夥搞小動作,結果發現,即便是這樣盯著,確保了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小動作』,江東百姓依舊並沒有將孫權看成是大恩人,而是秉持著和對待江東士族豪右大戶差不多,甚至還要更差一些的態度。

這就很奇怪了……

孫權百撕而不得騎。

所以到了後麵,孫權乾脆就擺爛了,反正都不能『信』,不可『籠』,那就乾脆『管』,直接『封』!

頓時就爽了。

真省事。

確實是非常的省事,又節省了人力,又節省了物力,反正最後能達成孫權想要的東西也就是了,路修了,橋建了,碼頭通了。

可是孫權並不清楚,路修了之後,有人站在路上收錢,橋建了之後,有人站在橋上收錢,碼頭通了之後,有人站在碼頭上收錢……

不給?這是江東之主修的路,建的橋,通的碼頭,你個賤民,有什麼資格不給錢?沒看見一旁的鄉紳也交錢呢?

然後一回頭,收錢的小吏笑眯眯的給鄉紳繳納路橋的管理費,自己再留一些,剩下的再給孫權點零頭,表示這裡一切安好,不僅沒讓孫權繼續花錢,還能上繳利潤了!

那個時候,孫權很開心。所以至今孫權都不清楚他為什麼不能取信於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沒了民心。

當然,孫權也有可能知道一些事情,隻不過當時要改,要去做,是很煩的,很瑣碎的,很困難的,所以那個時候孫權就乾脆不去做了,到了現在猛然之間要做,才發現最底層的這些民眾之心,孫權並沒有籠絡到多少。

這就是周瑜特彆的給孫權這十幾個字,用來提醒原因。

而且還直指孫權的關鍵舉動,兵卒。

孫權想要搞兵權,不是一天兩天了。因為有斐潛和曹操兩個人在前麵作為模板,也有自家父親和兄長的經驗,所以孫權十分渴望自己能夠掌握大棒子的那一天,可是他並不清楚,想要揮舞大棒,也是需要一定實力的。

周瑜基本上都已經表示很清楚,先要豎立信心,然後才能籠絡到更多的民心,最後才能去掌控兵卒,可問題是孫權沒有這樣的耐心,他看見了『緩』這個字就有些著急。

斐潛占據了關中,氣勢磅礴,曹操挾持了天子,坐擁豫冀,怎麼說都比孫權更有實力,更有人望。若是當下三人排位賽,孫權自己就是墊底的啊!

這怎麼能讓孫權不著急?

周瑜不用參加排位賽,所以周瑜自然不著急。江東士族這些家夥也不想要參加排位賽,所以同樣也不會著急。著急的,隻有孫權自己。

著急,就容易做錯。

所以即便是孫權收到了提醒,依舊是做錯了事情,或者說,他覺得已經到了時機,畢竟當下孫權有了『外援』。

劉備。

畢竟劉備從南海而來,也算是洋人了,呃,算麼?算吧,要不然孫權腰杆怎麼有氣力呢?

孤城難守啊,當有外援就不一樣了。

所以,搞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