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1章人有我優(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10530 字 7個月前

雖然說斐潛大部分的領地都是在內陸,但是斐潛並沒有因此就放鬆了艦船技術的研究。

艦船技術的科技分支,也不是單獨的光禿禿一根樹杈,其實有很多方麵和其他技術是相互關聯在一起的,比如,冶金和建築。

冶金就不提了,建築學怎麼可能和艦船技術聯係到一起?

確實有。

冶金加建築,再加上艦船技術的一個合體的展現架構,就是船塢。

不管是新建造船隻,還是船隻的修理整備,都需要船塢。

一場水麵上的戰爭下來,必然有船隻的損壞。若是基本結構完好無損,就隻是船隻的甲板上被開了太多的孔洞,有些地方被燒壞了,不能繼續航行,浪頭一顛簸,水就直往裡麵灌。

這樣的船隻是丟棄還是修複?

答案是能修,會儘量修。

隻要基本結構完整,龍骨等重要部件未壞,那就會修。

若是隻需要建造船隻,很多時候便選擇天然的港口,直接搭建簡易的木架什麼的這一類的『天然船塢』,可是天然的船塢往往地形受限,想要一邊新建一邊修複,就不得不麵臨著需要臨時修建,或是加建出船塢。

而在蔡和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用水泥建造出來的半乾船塢……

乾船塢,是沒有水的,所謂半乾,當然是一半有水,另外一半沒有水。

其實按照後世的建造修理艦船的需求,自然是乾船塢會更好。隻不過這個年代的水密材料並不過關,還是會滲透些水進來,所有有些地方還是有點水,不礙事也就不太管了。

馬鈞也有提出一個想法,直接在黃河幾字之處開出一個開挖一處簡易船塢,挖出一條又長又寬又深的水渠,然後在水渠之內的麵上砌築石壁,以膠漿抹縫,待水渠建好之後將水引入,船隻就可以沿著水渠到達修理處,然後再將水排空,船隻就可以在這條沒有水的船塢內修理,修好後再將水放入,船就可以駛走了。

這樣的船塢自然也可以用來建造新船。

這個方案被否決了,因為估算下來投資過大,主要是在沒有藍翔協助之下,土石方的量實在是一個隻能用人力堆的問題,而關中三輔地區什麼地方的發展是不需要人力的?

後來,便是在黃承彥的一同研討之下,改成了當下采用的,另外的一個替代方案。

簡易滑道。

簡易滑道就是用木質的滑道和大量的潤滑脂來代替船隻從水麵到船台之間的上墩和下水。這玩意的優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並且對於岸邊岩石土壤硬度什麼的也沒有太多的要求,隻不過不能承載太重的船隻,若是以後斐潛真的那一天拿出了鐵甲艦,恐怕就是拉扯不動了。

在麵對著木質樓船的時候,這種類似於半乾船塢的簡易滑道,還是相當不錯的,隻要將原來的地麵整平,適當加上碎石、道砟,滾壓平整,灌注水泥即可。而且因為結構簡單,拆裝都很方便。如果需要遷址,也可以拆除大部分的設備,換到新的地方。

斐潛帶著蔡和,就是來看這個船塢,看一看舊船的改裝和新船的下水。

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

蔡和不是一個很優秀的將領,若是讓他上陣殺敵,未必能有多少的戰果,但是他對於船隻的理解,要比很多其他將領都強一些。

各有所長麼,這不奇怪。

除了怪胎斐潛,他似乎什麼都懂一點。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大漢當下,很多人都對於斐潛非常敬佩。這些人怎麼都想不明白為什麼斐潛能做到這一點,這要讀多少的書,掌握多少的知識才能做到啊!

最後為了解釋這一點,便是隻能是歸到了蔡氏藏書上,然後就有了傳言,說是蔡氏藏書當中可能有春秋之時的墨家寶書,甚至可能還有上古所遺留下來的不傳之秘……

蔡和看見眼前的場景的時候,下巴就一直是下垂狀態,怎麼都不太合得上去。

大漢當下的自然資源,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所以這裡的船塢所需的木材還是可以保證的,加上了水泥這個大凶器,雖然說沒有後世那種E或是F的凶殘型號,但是至少也是接近C了,算是相當可以了。

同時,冶金的發展也使得斐潛可以毫不吝惜的動用一部分的鋼材,而不必全數去選取那種珍貴的鐵木,節省了一部分的樹木資源。吊臂滑輪的運用也使得人力拖拽的時候可以相對省力,通過鋼管之內灌注混凝土,以軸承加上動物油脂潤滑,使得絞盤可以承受較大的力矩,對付木質船隻,雖說談不上多麼輕而易舉,但是至少不算是太吃力。

主要是木質船,自重不大,若不是擔心鐵太容易鏽蝕,隻用鑄鐵也成。

蔡和左看看,右摸摸,對於斐潛在船塢之內表現出來的壕氣,幾近於要五體投地。因為他看出了其中有些木材可是足足可以作為宮殿大梁去使用的高等木材,而且還是陰乾處理過的!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了在這根木材被砍伐下來,不,確切的說是在砍伐這樣的樹木之前,或許斐潛就在布局這眼前的一切了!

這使得蔡和越發的謙卑。

並且蔡和在船塢當中的樓船上麵看見了極度不尋常的布置……

他非常好奇,並且也意識到了那個特殊的空位,恐怕是一個大殺器,但是他不敢問。

那個空位,是留給火炮的。

進攻一個城池,如今火藥當量不足的火炮,其實作用還不如火油投石車來得恐嚇和威脅大,除非城池上麵的守軍願意讓斐潛將火炮抵進城門,進行直接射擊轟擊破城門。

即便是直接轟擊城門,也有擁塞石條和沙土的手段進行對抗。

所以能讓火炮發出百分百,甚至是百分之兩百的威力的,其實就是在水上。

在這個基本上都是屬於木質艦船的年代,火炮的出現就幾乎等同於降維打擊。隻需要一發就可以直接讓對麵樓船回港吃桶,也不是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大型樓船的兩側,留有炮口。

蔡和看著,吞著口水。

跑位的側板,是采用活頁的模式,可以推開,平常的時候就是放下來。

火炮的位置是固定在船艙內,以便於降低船隻的重心。

在斐潛眼中,那些顯得有些粗劣,笨重,甚至是危險和不精準的火炮,但是在這個年代,確實是跨越了時空的產物。

前裝滑膛改進版。

斐潛笑嗬嗬的帶著蔡和轉一圈,也不細說,反正讓蔡和看看,展現一下實力就成。

穿越者想要將自己的知識轉化成為生產力,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

一個簡單的船塢,似乎和後世相比較起來,簡陋無比。

但是實際上已經很不容易了。

就像是樓船上麵的各種物品,現階段當然是以漆為主要防腐防蝕手段,這也是穿越者基本都知道的常識,但要用生漆還是熟漆呢?

有人說要用生漆好,有人表示要用熟漆才妙,但是斐潛知道,這兩個都不好。

應該是防鏽漆。

可惜現在沒有……

斐潛所有的船隻都能在淡水區域之內航行,而一旦駛入海水區域,船隻的壽命將會大大降低,很多在淡水區域內能使用超過十年以上的船隻,到了海水之中最多不超過五年就會腐蝕了,其原因就是斐潛搞不出來後世那種用來船底上的專門防鏽防腐蝕的漆。

同樣的,還有火炮,斐潛也知道膛線很重要,可問題是材料學進展不夠,即便是材料學進展了,還要加工技術也同樣提升上去才可以……

幸好,漢代的煉鋼方式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高爐什麼的都已經是有了雛形,斐潛隻不過加上了耐火磚的研發和轉爐的方案,就使得斐潛當下鋼鐵產量和質量,都已經站在了這個時代的巔峰。

同樣,耐火磚的技術發展,也使得煤炭煉焦的技術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最早在平陽的時候,斐潛煉鐵鍛鋼,是用木炭。

後來采用了呂梁山當中的煤炭,但是也因此被煤炭當中的雜質困擾了許久,最後才采用了類似於製作木炭的方法去煉焦炭,還一度用過土法煉焦。

土法煉焦雖然能一次提供大量的焦炭,但是合格率太低,而且無法收集相關的煉焦副產品,比如各種油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