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3章有光有暗有混沌(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9500 字 9個月前

佛家講究一個頓悟。

頓悟就是什麼呢?

頓悟就是慧根,有慧根的就可以頓悟,沒有的就難以頓悟。

呂布不是很明白。

呂布聽了密多羅的講佛,心中便是越發的迷惑。

其實很多佛家高僧他們自己也不太明白,至少前來給呂布開法會,講佛法的密多羅也講不清楚。密多羅他告訴呂布,要領悟佛性,需要『頓悟』,也就是『明心見性』。但是什麼是『頓悟』,又該怎麼去『頓悟』,亦或是怎麼去『明心見性』,抱歉,密多羅講不清楚,至少是沒讓呂布聽得清楚。

那麼對於呂布沒有感覺到有什麼『頓悟』的問題,密多羅隻能說呂布暫時沒有『具足資量』。

密多羅的意思是呂布的積攢的功德不夠,反正功德這個事情,就像是領導說下屬行還是不行一樣,說行的時候不行也行,說不行的時候行也不行。功德有個直觀的數值,像是遊戲當中那樣有個麵板,或是頂一個明晃晃的功德值麼?顯然也是沒有。所以說一個人的功德多少,即便是有,其實也是不能確定的。

密多羅跟呂布說,需要修行積攢功德,自然就會具足資量,屆時從俗世可入法門,悟得不空性,重儀軌次第,修六度萬行。

呂布聽得密多羅傳授的秘訣,頓時大悟……是不可能的,他根本聽不明白密多羅在說一些什麼,亦或是裡麵的詞語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呂布也不是沒有向密多羅請教,但是密多羅給呂布解釋之後,讓呂布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傻子。

密多羅說則是表示,明心見性,就像是水。水有形,又無形,可結為冰,亦可化氣。人在俗世之間,就像是接觸到了水,卻隻是知曉水的一種形態而已,而明心見性,就像是完整的明白了水的變化……從空性到不空性,再從不空性,到不空空性……

呂布不聽密多羅的解釋,也倒還有幾分他自己的理解,但是聽了密多羅的說法之後反倒是讓呂布的思緒更加的混亂起來,腦袋裡麵隻剩下了這個『空』,那個『空』,然後『空』又『不空』,『不空』且『空』……

呂布又是請教,表示這個『空』和『不空』到底是什麼?

密多羅則是告訴呂布說,欲知空,則先知其相。想要悟得空性,就需要排除一切相。包括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統統判為無明相,要破有見空。

『以色見佛,以音求佛,皆為邪道,不可見如來。』密多羅沉聲說道,『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密多羅說的表情越是誠懇,呂布聽得便越是迷湖。

唯心和唯物最大的區彆便是在這裡了……

對於一個超前的概念,唯心會表示這個說了,你要不懂是你的問題。

而唯物表示若是不能以實踐實驗來重複證明,那就是我的問題。

唯心表示說,若要給一個人說法,則必然會產生偏差,就像是和古代原始人說手機,自來水,高鐵,飛機等等,原始人聽完了之後自然是有偏差,所以『不可說』。故而先要有善根,有了善根之後才有慧果。至於什麼是善根慧果,則是每個人都看不到摸不著。唯心表示,首要的是不能抵觸,要相信才能看到真相,心誠則靈。

唯物則是表示,隻要是可以觀測的簡單物理,就沒有不可以說的。手機,可以用傳聲筒來一步步的解釋,自來水,可以用管道來演示,高鐵可以用輪子,飛機可以用羽毛。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可以用試驗來證明,地球是圓的而不是平的,同樣也可以用試驗來證明。唯物表示,不需要你先相信,我直接搞給你看,心誠心不誠,結果都一樣。

唯心於是罵罵咧咧的退群了。

唯心可以拍拍屁股直接走路,就像是密多羅一樣,扔下一腦袋問題的呂布跑了,表示讓呂布繼續修行,修行到位了便是自然貫通。

可是呂布沒辦法這麼快就貫通,或是扔下。

如果說呂布身體還年輕,沒有那麼多的病痛酸苦,那麼自然也不會相信什麼業障纏身。這就像是告訴小年輕說彆天天低頭看手機,頸椎會出問題一樣,在沒有真正出問題之前,小年輕是不會停止折磨頸椎的。

隻有痛了,病了,才會惶恐,才懂得原來之前說的是真的!

呂布也是如此。

呂布他幾乎算是一個純粹的武夫。當他發現自己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體能下降,病痛上升的時候,這種內心當中的惶恐,不會比三十五歲恭喜再次畢業差多少。

呂布安家立命的本領就是能打仗,一旦不能打仗了,對於呂布來說,就像是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他容易相信彆人,又是容易懷疑旁人,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多少主見,三觀跟著耳朵跑。而造成這樣的根本原因,就是呂布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量。

若這個時候呂布在長安,說不得經過斐潛兩三次的開導,就會開開心心去什麼講武堂和馬老爺子作伴,退居二線了,可是呂布在西域,而且之前有人勸說他回去,他並不想要回去。

不回去並非是呂布想要做什麼,而是呂布不想要做什麼。

呂布不擅長政治,所以他在這方麵上吃了不少虧。在董卓之處,在袁紹之下,在冀州,在兗州,他都是一路吃虧。有的人吃虧了能從中得到教訓,得到成長,而呂布隻是記得他吃了虧,隻有教訓,沒有成長。所以呂布下意識的就想要避開,以為是避開了長安,就避開了政治的漩渦。

再加上西域的環境有一點類似於大漠,這對於九原出身的呂布來說,他更喜歡這裡的生活,騎馬狂奔,揚沙千裡,似乎天地之間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呂布的靈魂是渴望自由的。

可是呂布的知識不夠,所以他不清楚,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

呂布陷入了對於佛教,佛性,空相,慧根等等概念的思索和探尋,自然就對於原本他承擔的職責少於關注了。

當然,話說回來,其實呂布對於西域政務,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關注,隻不過之前好歹是有時候會問一問,現在忙著唯心去了,自然什麼都沒問了。

呂布專研佛事,最開心其實並不是那些高僧,而是呂布之下以魏續為首的一幫人。

原本還有一個時不時會提一些建議,找出一些問題來的高順,可是魏續等人覺得高順就是個事媽,乾脆就鼓動呂布將高順扔到了玉門關。

理由很正確,玉門關很重要,非大將不能守。高順在玉門關,所有人都放心。

呂布琢磨著這個理由有錯麼?好像沒有錯,難不成不讓高順去,而是讓魏續去玉門關駐守?魏續表示我哪裡有高順本領大啊,讓我去玉門關萬一把事情搞砸了,豈不是耽誤了大事?

所以高順就去玉門關了。

西域之中,唯一比較愛較真的高順離開了。

有的人不喜歡較真的人,認為較真的人很矯情。

甚至在出現了一些矛盾糾紛的時候,總是免不了就會有一些人站在旁邊高高的勸,表示至於麼,多大點事,這麼較真乾什麼?是不是有毛病?

勸說的人,並不會管這個事情誰有道理誰沒道理,就像是路上排隊有人加塞,然後僵持在那邊,一個要加塞,一個不讓,然後在後被堵住的人上來勸說,是會遵循道理讓加塞的人去後麵排隊,還是會勸那個被加塞的人息事寧人呢?都有可能,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後麵上來的人,會選擇看那個人更好欺負一些,更像是好人的哪一方進行勸說。

至少槍口指著好人,自己不會被打。

是的,不是根據是非對錯,而是勸說看著比較像好人哪一方忍讓。甚至還會站在明明是錯的一方,勸說讓人同意插隊,原因就是繼續堵路會讓他耽誤事。但是這些人從來沒想說其實是插隊的造成的問題,在這些人眼裡卻變成了較真出現的問題。

高順也是如此,他較真,然後就不受歡迎。因為真的較真,就要排隊,大大小小的按照秩序領東西,但是如果都按照秩序領,還怎麼占便宜?

所以魏續先搞走了高順,然後大家就歡呼一聲,都不用排隊了。

再加上原本應該管事的呂布又是在琢磨著什麼平安西域,功德無疆之類的問題,哪裡有空管這些小事?

於是魏續等人就更加的歡樂了。

『大哥!大哥!大買賣,大買賣啊!』一個人低著頭跑到了魏續麵前,低著頭哈著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