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四的船上都是生活的失敗者,大多有相去不遠的經曆。
他們由失敗而出海,出海卻更失敗,有些人是老實怕事,錯過不少富貴的機會;有些人則因繁榮海貿著實闊過些日子,卻又有彆的惡習敗光了家產。
滿目瘡痍的愛爾蘭島,就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這艘船原本是想借著李禹西的光去英格蘭賣貨,在海上卻聽說複**抵達了愛爾蘭島,迷茫的失敗者們終於認為自己占得一次先機,轉航艾蘭國,在海上兜轉許久,這才終於登陸於大島東北方向的拉乾河河口。
有些人的運氣就是不太好,張四離開大西港時如果選擇用這條船幫李禹西販送牧野煙,可能一趟就能賺到過去十輩子賺不到的通寶。
但他選擇從大西港拉上一群不相乾的人,船上放的除了八百匹棉布與幾百條呢絨毛毯外,不是糧食就是水,甚至知道登陸艾蘭王國,人生地不熟的不安感猛地湧上心頭,才開始統計登船時帶防身兵器與有過從軍經驗的人。
他們隨波逐流,要說他們是到這做買賣的?可能是,畢竟船上到底還帶了些瑣碎貨物,但在挑選貨物上所有人一概巧妙地躲過大明在海外附加值最高的商品。
可要說他們有點像殖民者?超過半數的船員乘客連防身的刀子都沒有,鳥銃手銃火銃一共十三杆,倒是常勝對移民組織保甲的訓練幫了他們,幾乎所有人都摸過兵器。
也許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不懼萬裡波濤來到艾蘭王國究竟是乾嘛的。
他們確實什麼都沒法乾,就像應明等先鋒軍抵達艾蘭王國後的第一個想法一樣,這兒跟他們想象中不一樣。
在河口登陸好幾天,八十六個人分成五隊,除一隊留守看船外四隊朝四個方向探了幾十裡至百裡不等,結果硬是沒找到一個能交流的人。
“想找到人容易,西邊三十裡、西北四十六裡,還有北邊都有人,但言語不通,他們也不太友好。”
四隊人探險結束後重聚河畔,說話的人名叫王泉,是東洋軍府退役旗軍,在常勝同西班牙的戰鬥中失去左臂,領到一筆豐厚的撫恤金後並未回到家鄉,反而在常勝買了八百畝地,將家眷接了過來。
不過王泉並未安於現狀做個農場主,他去了大西港應募做傭兵教官,在複**出海後萌生出到艾蘭國看一看的想法,坐上了張四的船。
憑借老兵經曆,在航行中為眾人幫助頗多。
王泉說話時用僅有的右手撓了撓嘴邊,道:“要想站穩腳跟,早晚要跟他們打一場,沒兵器可不行,你覺得呢?”
他問的不是張四,一道航行至此王泉太知道張四的性格了,那就是個以和為貴的老好人,他都想不明白為何這樣的人會弄條船出海跑到正在打仗的艾蘭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