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倘若生逢亂世排除血統最有可能重建成吉思汗偉業之人。
但現在這人死了,最小的兒子在紫禁城快樂成長,妻子在北京城等待天子的後續安排。
可彆提萬曆皇帝這會兒的心情,值此日理萬機之際,大明帝國連早朝都上了,皇帝徒步帶著文武百官去往天地壇郊祭,哼著歌一路狂奔帽子都跑掉了也要拜倒在宗廟告訴父祖這一好消息。
嘉靖爺爺,想當年把你憋在北京城八天嚇得不敢還手的俺答汗被孫兒熬死了。
隆慶爸爸,想當年讓你忍辱負重連餅子都不敢多吃一個的俺答汗,兒子已經代你教化了。
磕完了頭,回宮一刻不停地開始籌備給大明金國順義王舉行配得上這一稱號的葬禮。
天大的喜事兒。
不過正如俺答汗在嘉靖年間圍攻北京城索貢引起大明九邊整軍修武的連鎖反應一樣,此次戚繼光在塞北立下遠超從前的功績也令九邊各部鎮將蠢蠢欲動。
“丁仕卿走到哪了?”
乾清宮軍事室,萬曆批閱手本批得累了,百無聊賴地打了個哈欠,將剛披紅的內閣票議放於艉樓,親信宦官王安立即又從甲板上拿出一冊遞到麵前,引得皇帝露出責怪眼神,隨後抬頭看著懸在牆上的天下輿圖。
今年過年,趁著萬曆在清華園操練軍兵的空檔,王安帶著宦官宮女們把軍事上重新擺設了一番,萬曆艦重上了遍油,還將過去的萬曆二年天下輿圖換成萬曆九年天下輿圖,懸掛在正對著皇帝座位的牆上。
仿佛這就能滿足皇帝乘坐戰艦遨遊七海的願望。
“半個時辰前的電報,今天夜裡他們能在真定府歇腳……爺爺,不批了?”
王安正要將手本收攏回甲板,就被萬曆抬手按住:“批,晚批不如早批,反正都是朕的事,這兩天都批完後頭見丁仕卿……西廠怎麼樣,人可招募齊全了。”
聞言,王安笑笑又將手本擺回萬曆麵前,這才搖頭道:“還沒。諸千戶百戶已有人選,辦事的檔頭番子也在宗室庶人、錦衣、東廠、禁軍、京營中選好了。”
“既是選好了,怎麼不招募?”
“奴婢得等爺爺這摞票議批完再募,不然番子總數是定不下來的。”
王安這話,讓皇帝不好意思地撓起了頭。
他是想一出是一出,開始讓王安募幾千人,結果眼看著出了丁仕卿這事,就擴大到要讓每個縣駐十個番子,少說就要再擴編一萬人。
而當下這些邊將一個個叫著要請戰,從建州衛到哈密衛,幾乎所有人都在叫囂著要為朝廷出征,如此壯景就連當年俺答汗兵圍紫禁城都沒出現過。
造成最直接的結果是……是王安的西廠又要擴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