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2 / 2)

開海 奪鹿侯 3424 字 2024-03-25

正是這個巨大的數目,才是吳善言敢硬著頭皮裁減軍費的原因。

如今海防稍靖,募兵減餉是正常舉措,在萬曆看來吳善言的過錯實在言辭過激、舉措失當;這也是朝廷在事情發生後讓他回家歇著不做其他處罰的原因。

但在這裡,萬曆認為吳善言又有了新的過錯:“你身為巡撫,在地方是封疆大吏,在朝廷是地方耳目,卻認為下屬地方杭州府發生的事情與你無關,那朕讓你回家歇著實在是太正確了。”

“在倭亂的艱難時期,要百姓與朝廷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百姓節衣縮食參軍應募,為朝廷交間架稅、立保甲製,誰都沒說過什麼;但艱難時期過去了,朝廷甘了,還讓百姓苦著,那朕的朝廷豈不比倭寇還壞。”

“你知不知道這此的事對東南影響有多大?”萬曆說著抬手掃過丁仕卿等人,道:“杭城百姓拆了宵禁的更樓、毀了不讓同行的攔柵,燒了縉紳的宅邸,使周邊各縣震動。”

“臨安百姓大書激變與城門,海寧百姓群聚安國寺商議起事,富陽百姓乾脆帶著乾糧去馳援丁仕卿,這些事情你作為巡撫可知道?百姓的群情激憤難道是一日之間形成的?還是明明知道卻不在意呢?”

“這次的事朕不想怪你,你歲數也大了,受此番磨難也足夠懲罰,抽空去北洋醫科院看看,人火氣大是肝有毛病,回家好生休養,彆再發那麼大脾氣。”

似乎萬曆已經對吳善言的事蓋棺定論,他轉過頭看向丁仕卿等百姓,就好像他認為百姓們也在等他一個說法,道:“錢塘知縣做事不好、杭城知府處置不公,朕大可以降罪於浙江巡撫,但朕是天下最大的大人,不可拿小人撒氣,他們的錯即是朕的過錯。”

說著,萬曆抿了抿嘴:“朕會下罪己詔,是朕著眼於外,不能體恤地方軍民之情,今後要為百姓軍民多謀福祉……不必多言不必多拜。”

萬曆顯然是在意這個罪己詔的,隻是他故作輕鬆地笑了一聲,道:“朕少年不更事,逼迫宮中宦官切下一縷頭發,老師都代朕擬過罪己詔,如今叫百姓軍兵蒙受凍餓之苦,這遠比那嚴重的多。”

“朕要讓天下更加開明,但這不能靠你們這些社學教習帶著坊間織戶放火燒屋來解決,也不可能指望垂垂老矣的大臣突然像朕肚裡蛔蟲般體貼。”

“興許是掌兵了,朕遇到此類事宜最早想到就是殺人,不是殺你們,是把官吏害民賊殺個乾淨,殺幾十幾百幾千都沒關係,太祖爺爺說了,天下這麼多人,不怕殺得沒人做官。”

暴脾氣老頭兒吳善言不知怎麼哭了起來,鼻青麵腫的老臉每個褶子都在抽搐,百姓們被嚇得麵色蒼白不知該說什麼好,丁仕卿無聲地歎了口氣,麵上卻露出些許輕鬆的釋然。

“殺了人,問題還在那,四萬五千營兵依然要杭州城解決,不裁減軍餉百姓依然要應付諸般稅務疲憊不已;裁減了軍餉軍兵便無從生計;裁撤的營兵又能讓這四萬五千名青壯時便應募投軍的老兵去做什麼維生?”

萬曆說到這,頓了頓,抬手告訴禦林衛士讓參將馬文英與楊廷用進來,他說道:“若是事情發生的早些,朕能給每個士兵置辦一張織機,但現在太晚了,朕的內庫已無半兩銀子。”

“所以朕想問問你們,羅木營九營官兵四萬五千武士,倘朕準你們攜家眷渡海赴東洋開拓,東洋不行南洋,西洋也行,你們認為,有多少人願意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