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必征(2 / 2)

開海 奪鹿侯 3913 字 8個月前

問題是元朝太大了。

什麼金帳汗國、伊爾汗國之類的,彆說如今大明翻遍天下也找不到知道這個概念的人,就連蒙古都沒多少人清楚到底是哪兒。

這不,戚繼光踹了圖們汗的汗庭,收繳一大堆資料送入京師翻譯,皇帝彙總了全世界的知識,最後終於弄明白長子西征究竟征到哪兒,但他腦子裡的概念並不是這個,不是金帳汗國,是大元皇帝在那冊封了個西北藩王。

戚繼光接到這封信時,他的部隊正在蒙古高原的地下。

那是歸化城北偏東七百裡,屬北元左翼三萬戶故地名叫伊林的地方,沒有樹。

為找點燒飯的柴火,他的部隊超出計劃行軍足足二十裡,他的部隊已經在春季的曠野紮營許多天,風很大,越來越多戰無不勝的鐵軍被春風吹病,輜重還很多,將士們很疲乏,急需一個能讓他們不受風的營地休整幾日再向歸化城前進。

這裡已經超過大明金國的土地,對他們來說並不安全,樹木不足的情況下誰都沒有辦法,隻能讓士兵花費更多力氣挖出一座座陷在地下的營房,四角加以石柱支撐,偏箱車的車板與帳布搭在上麵做頂——居住效果很糟。

地下的潮氣會返上來。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接到皇帝的信戚繼光都沒對皇帝指派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任何怨言。

他隻想到彆的一些東西,首先是他這次挖的地下營房用錯了地方,這東西應該打仗的時候用,隱蔽效果極佳,整支軍隊就像消失了一樣,如果樹木足夠,木板頂上蓋上草皮,僅高出地麵一個腦袋,旗軍能在縫隙中觀察敵情,從外麵看就像稍高的小草坡……送信的騎兵就沒發現,繞著營地都跑過了才被放哨的旗軍捉回來。

送信的人都沒發現,那隱蔽性一定是極佳的了。

還有一點就是戚繼光在揣摩皇帝發現北元在西北封出的藩王居然離他們那麼遠之後應該是什麼心態。

他料想……應當是如同晴天霹靂的,我大明傳了這麼多代,居然是南北朝?

所以這信上一時說了氣話,也很正常。

心理上戚繼光並不把皇帝送來這封讓他鑿通莫斯科的命令當成真的,並預感到等皇帝從南北朝帶來的羞恥中氣消了,就會收回成命;因此在這之前,戚繼光還要保持皇帝最忠心且任勞任怨的武臣這一身份,耐心地把這個計劃做出來。

比方說先派人向北探明礦山、鹽場、林場所在,繼而向西探索,找到有價值的土地。

往北肯定平白無故的土地是沒有價值的,連活人都沒多少,沒有價值就無法長久,無法長久做出再精妙的計劃也是空談。

如果沒有礦山,那乾脆就拉倒,這事兒它成不了。

有了礦山,把鐵路從沿線修起來,引入礦工、牧民來工作,有價值有利益,後麵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還真彆說,正因為戚繼光自己都認為這份報告不會得到實施反倒沒有心理壓力,非常認真且放肆的做計劃……做著做著,他居然產生一種自己都信了的錯覺。

這地方要是有礦,沒準還真能征一下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