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淘汰(2 / 2)

開海 奪鹿侯 3322 字 2024-03-25

比方說蘇杭極為繁榮的紡綢業,最早在棉布織造業開始逐步為蒸汽機大工廠兼並、壟斷時,手工織綢戶卻能和機器織綢戶分庭抗禮。

原因無他,織綢複雜,複雜意味著原有效率低的同時,所需技能門檻高,從業者技能相對更高,就更不容易被社會變革淘汰,從而有機會加入到這場變革中。

如今蘇杭的絲綢織造業則在普遍使用小玄武的條件下完成主動進行的行業分工,有些過去在鄉下一天織半匹沒攢下本錢的織戶如今賺不到錢了,便放棄織機趕著牛車、騾車遊走各個鄉裡甚至走去臨縣,向田戶收購蠶繭,賣給城外的上家,賺點力氣錢。

他們的上家同樣也是過去的織戶,不同的是過去他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將收購來的蠶繭煮好,購置一台小玄武連上原先的紡絲機,將蠶繭變成一卷卷綢線,不進行繼續織造而直接賣給上家。

上家則是過去雇傭織戶生產的小作坊主,他們小有家財,有購置幾台小玄武的本錢,把收來的線經二次篩選、精選,完成勾軸、刷綢等工序,織出一匹匹綢緞,再賣給上家。

最上家則大量雇傭工人,將收上來的新綢用堿水煮、泡豬胰、清水擺淨,因為新織的綢緞很硬,需要多人力的加工才能讓它變得柔軟舒適,完成這一道工序便可以販至各個裁縫鋪與販往海外的大商賈手裡。

有趣的是這套工序中最下家與最上家都不太需要技術,最下家的收繭戶需要的是大量體力勞動與鄉間人脈,這個過程沒有蒸汽機的參與;最上家則需要大量人工與銷售網絡,他們往往是過去最大的綢緞作坊主,而這個過程蒸汽機唯一的參與過程隻是在清水擺乾淨後進行力道精準的木槌捶打罷了。

整個過程是良性的,收繭戶在取得一定資本後可以開廠做綢線;紡線戶在取得一定資本後也可以再開個紡綢作坊;紡綢戶有了資本有了人脈也能雇傭大量工人完成最後的工序進行販賣。

周思敬最喜歡的是這樣的行業,這樣的行業意味著他的小玄武會始終供不應求。

但蒸汽機參與最多的織布行業則並非如此,織布沒有紡綢那麼複雜,利潤也沒有那麼高、本就是分散普遍勞作的行業,從業者兩極分化極為嚴重,要麼家無餘財仨月沒收入全家就都得斷糧;要麼就是販布大戶財產極多,蒸汽機一經參與小織戶根本沒有參與進程的機會,一縣之地往往一上來就是兩三台中型玄武都被一個商賈訂購。

織絲行業的從業者多為織戶,他們是職業的;織布行業的從業者多數為農戶,他們是兼職的。

接下來這個縣的棉布、麻布紡織就被壟斷了,巨大的產量提升讓其他織戶很難有競爭機會,最先使用蒸汽機的作坊主很快就有新的資金繼續購置蒸機、雇傭織戶,而其他人有非凡技藝的可以去做提花,但更多人比賽還沒開始就被淘汰,甚至連去鄉下收棉花的機會都沒有,直接退化到回家種棉花。

雖然說主事機器廠這麼久,周思敬早就深刻認識到萬物皆可使用蒸汽機,萬曆爺順天府的皇莊就用馬拉蒸汽機掛載鐮刀收麥子誰又管得著?

但這世上普遍的百姓是要考慮實用與性價比的,哪怕你蒸汽機便宜到三十兩銀子一台,我三十兩銀子全家吃一年還能添置幾身新衣裳,攏共就那幾畝地犯不著搬個鐵牛回家供著對不對。

而蒸汽衙門的周主事看見的就是這種令人悲哀的情況——這個縣的織布業不再需要蒸汽機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