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南洋衛今非昔比。
陳沐離開南洋衛的日子,恰恰是南洋衛飛速發展的時期,南洋貿易的海關稅務截留使南洋衛異常富足,合興盛的海船貿易則讓白、陳等人私財巨富。
與播州宣慰司良好的關係使南洋衛在半賣半送的貿易中得到充足的木料、毛皮及巨量的礦物,播州楊氏做買賣講究麵子,交易中一貫秉持半賣半送的原則,因為這些靠天收的東西對土皇帝而言取之不儘用之不竭,哪怕隻換回一半價值的銀子,也是賺的。
何況還賺到互通有無的人情。
南洋陳氏的貿易理念則是另一個極端,打上陳沐烙印的南洋衛做買賣都恨不得買東西能少給錢、賣東西數倍取利,所以他們與播州的交易甚是融洽。
要麵子的有麵子,要裡子的有裡子。
通過香山千戶所的紡織廠,到如今五所都開展近似的紡織業,並因產能過剩而開始織造綢緞之外的皮具,就像這次新式攜行具帶給陳沐最大的感想一樣——他提出方向,接下來的事會由專人自己完成。
事實上他們做的並不壞。
陳沐提出的一切東西都像建國初向北方鄰居學習時的物件風格,樸實、厚重,但缺少那麼點美觀。
陳將軍的一切都不夠藝術,而明人沒有思路,卻比他藝術的多。
他指導匠人做出的鎧甲就是鎧甲、攜行具就是攜行具,而匠人自己琢磨出的東西鎧甲不但是鎧甲、攜行具也不但是攜行具,它們更美觀,是藝術品。
儘管有些小部件是無實用、僅僅是觀賞性的東西,但這很有必要。
實際上即使時間再向後推二百年,當世界軍爭完全進入近代,各國活躍在戰場上的士兵在裝束與裝飾上依然會有古代武士的裝飾風格,以用來震懾敵人。
這同樣是一種實用性。
幸運的是,陳沐現在有足夠的錢與地位,能夠一展所長。
小西營白天的操練總會引來昌鎮總兵楊四畏部下將官的側目,不少軍士在閒暇時會扒著腦袋偷看他們操練,似乎從陳將軍的小妻到昌平以來……這支軍隊越來越好看了。
雖然那些將官總在偷笑,認為陳將軍的旗軍看上在做沒用的事,他們沿著號令從東走到西,從西跑到東,走到半截還要舉銃架炮,銃炮齊鳴間有時候還要喊兩句誰也聽不太懂的號子,喊什麼見了鬼的一二三四。
每當盤起頭發挽起發髻的小掌櫃送來蜜水,煙鬥塞回腰間的陳將軍總會向校場外嬉笑的營兵瞟去不屑的目光:“過些日子,他們會知道怎麼回事的,等著瞧吧。”
如果陳沐麵前聽令的不是跟隨他很久的親信旗軍,這場專為閱兵而產生的軍訓會給旗軍帶來很大困擾,尤其是旁人的嬉笑。
所幸這支作為親信的砥柱旗軍足夠令行禁止,他們甚至比信賴神佛更加信任陳將軍,因為當友軍連城千裡的潰敗,隻有陳將軍率領他們構築出帝國最堅實的防線阻擋塞北虜兵,並取下他們的頭顱。
很多人堅信陳將軍是騎黑虎的武財神趙公明下凡,甚至就連南洋衛那兩隻看門的大鵝都帶有些許神性,被戲稱做招財利市——它們的哥哥是招寶八郎與納珍李旦。
陳沐知道這事,不過他隻是嘿嘿一笑,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他的旗軍如果拜他信他,升官發財戰功得勝的幾率確實要比拜趙公明好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