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的第一批獵人,就是伯克老爺們的護院,一時間上百支獵隊被登記,依依不舍地辭彆伯克老爺,拿著伊犁都指揮使司發給的地契,在腰間拴著印章的騎手率領下偕老扶幼開向北方。
給山給地,劃定獵場,肉食分文不取,毛皮全有官方定價,賣力點一年能賺上三十兩銀子,還有商隊會往北方販酒販糧,為啥不去?
當然最主要還是他們去的北方並不太遠,要跟著商隊穿越戈壁有一定危險性但也不算九死一生,隻要能到阿爾泰山下就行,至於再北方的土地,戚繼光也沒想過。
總要等那邊的獵場都占完才會再向北延伸。
如今坐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伯克老爺真成了鄉中三老,人被逼到這份兒上,不全心全意為百姓考慮也不行了,畢竟哪個農夫伯伯一生氣提著鋤頭衝進大院弄不好就給他收拾了。
農民伯伯都鳥槍換炮,木鋤頭換鐵頭。
商賈是最樂得等天軍西征的人物,隻要天軍西征,後勤補給線肯定還得買糧,到時候他們又能大賺一筆。
軍隊方麵自不必說,遭受襲擊的主要原因是朱鈺輕敵,沒想到一渡過晶河就被盯上,長途跋涉所向披靡的戰況讓他太輕鬆,以至於前軍千戶部連斥候都沒布設太遠。
這是奇恥大辱,讓他一直摩拳擦掌地要打回去,隻等戚繼光下令了。
此時此刻,儘管後續輜重還在運送的路上,伊犁都司也沒有出戰命令,但小規模戰鬥一直沒有停止。
在邊境最前線,從艾比湖到淨海沿晶河一線五十四個千戶部最擅長長途行軍的數千輕騎斥候深入晶河西岸,最遠甚至一路走出伊犁河穀,與周邊的瓦剌小部、阿勒班諸部的土地上進行接觸。
有時有衝突、有時則能探查到不少情報。
意在摸清沿途地理、環境、水源、天氣、村莊、部落的情況。
隻是苦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瓦剌諸部。
他們在這可太難了,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瓦剌大軍時不時從東方呼嘯而來,他們便跟著進攻。
等到攻勢受阻,大軍呼嘯而退,他們便成了哈薩克汗國東進路上第一個要被摧毀的敵人,隻能望風而降。
等哈薩克大軍退回,又把他們丟給瓦剌人。
每一次戰爭的過程中,都會有一批部落消失在曆史長河裡。
而這一次明軍西征,再一次將他們推到了必須做出選擇的地步,有些人選擇向大玉茲汗通風報信,帶著部落西遷;有些人則選擇相信瓦剌盟主和碩部哈尼諾汗,舉族追隨明軍。
更多部落不知道該怎麼辦,隻能聽天由命。
實際上不管怎麼選,對沒有資格得到全局情報的小勢力來說都是聽天由命,這是棋子的宿命。
很快,蒙兀兒斯坦草原上有所人都知道,就像過去他們每年所經曆的那些一樣,戰爭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