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調兵(2 / 2)

開海 奪鹿侯 4068 字 8個月前

這一點上,大明一向有自傲的資本。

兩支製式火槍幾乎有相同的特征與特質。

提在手上的感覺突出一個重,比明軍的天下太平銃幾乎要重上一半,口徑卻很小,小到董一元不太敢拿這兩杆火槍試射。

他看見了哥薩克鎧甲上的毛邊,也看見又粗又厚的槍管,還看見槍管末端銜接處粗糙的做工。

火槍、鎧甲,都是越輕越好,槍管末端銜接處的藥室所在則是製造火槍最難的地方。

如果這些火槍是羅刹國做的,則說明他們的工匠有世上強國的能力。

較差的工藝則不是多大問題。

至少這對董一元來說,羅刹國的危險性在心裡要往上提一些,一個能自造火槍的國家,火炮也能造出來,無非隻是可能不能鑄鐵炮而已。

在這個年代,鑄造鐵炮意味著有廉價的大口徑火炮能投入戰爭之中;如果不能鑄造鐵炮,那麼鍛造鐵炮則意味著也可能有廉價的小口徑火炮會投入戰爭。

而鑄造青銅炮則意味著昂貴的大口徑火炮能投入戰爭。

這在幾年前還是董一元的常識,不過這兩年東洋軍府更新了向國內報備的資料,新興的荷蘭已經將性能優異的鍛造大口徑卷鋼炮向其他地方出售,意味著鍛造也能製造大口徑火炮。

無非是貴了一些。

這種羅刹國火槍的威力應該還不錯,至少做成這麼重,哪怕鐵的質量不好,也能承受住雙倍裝藥,威力小不了。

而鎧甲則讓董一元意識到西伯利亞汗國為什麼難以在戰鬥中擊敗、殺死他們。

汗國的部隊裝備基本上大同小異,馬刀、骨朵、長矛、弓箭,普通部眾的防禦則靠皮襖子,這是對部落大汗來說最經濟實惠的兵裝搭配。

部眾自己就能置備齊了,一個三千人部落輕輕鬆鬆拉出五百騎手在大平原撒野。

但這同樣也會讓他們麵臨在大明長城下一樣的窘境,除了俺答的具裝甲騎,其他蒙古猛男在與明軍對決時幾乎如同裸奔,三眼銃都能糊他們一臉血。

羅刹國部隊幾百個穿著罩袍、棉甲、鎖甲三層裹得嚴嚴實實的重兵,手握火槍鑽進車營戰車掩體後。

硬碰硬的堂堂之陣,打不過的。

甚至於在河岸邊下船,在沼澤地裡對付步兵,很可能提著月刃斧一個衝鋒就把他們殺散了。

如今朱鈺所率新編伊犁都指揮使司的衛軍同樣如此,一個千戶部六個百戶的蒙古輕兵在這樣的較量中隻能充個人數。

“歸根結底,這場仗的堂堂陣戰,還是要靠萬歲軍。”

由大明總後勤部主任朱翊鈞同誌監督冬裝戎服、禦製火器的萬歲軍。

通過哱拜之手,董一元收集到足夠敵軍的信息,在誇讚哱拜辦事得力之後,開始調兵遣將。

抽調前線六個蒙古輕兵百戶散布側翼,以三百名萬歲軍步兵至前線,形成兩個輕騎、一個重騎百戶、一個浙軍炮兵百戶、六個萬歲軍重型騎馬步兵百戶的主要戰力,攜偏箱車與佛朗機炮向哥薩克占據的伊斯凱爾城推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