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的首領烏拉孜更是急得跳腳,他叔叔塔武凱勒汗派他率軍來馳援西伯利亞,主要目的不是幫庫楚汗打仗,是為了盯著明軍,摸清楚明軍的真實實力。
這是西伯利亞凜冽的冬季,烏拉孜的部隊都躲在庫楚汗那貓冬,怎麼就突然傳來消息,大明把伊斯凱爾城打下來了呢?
還叫他們去過年。
你唬我呢?
要不是卡拉恰認識哱拜,他會覺得這是葉爾馬克的計策,想讓他們凍死在拜年路上。
現在卡拉恰認識哱拜,所以大夥兒一直認為明軍已經被葉爾馬克打敗,想讓他們凍死在拜年的路上。
當場就把哱承恩擒下,派遣五名騎手押著哱承恩一路走到伊斯凱爾城下,結果發現這座城真的拿下了,最後就倆人回去告訴卡拉恰首領這消息。
來的路上凍病仨,乾脆留伊斯凱爾城養著,回去時候董一元還送了兩件鹿皮襖子。
如此一來,那些有良好保暖的汗國大貴族們才歡天喜地的回家,按照大明傳統過了個年。
火藥有限,明軍拿射擊軍的繳獲火藥做了百十掛鞭炮,拿他們的斧頭融了鑄二十幾萬枚大明壓歲通寶——這是一種特定的錢,不算大明流通貨幣,就是城裡的明軍鑄著玩解悶。
趕在新年到來之際,伊斯凱爾城頭掛上了各式各樣的燈籠,鞭炮聲響徹夜空。
董一元作為大家長,給朱鈺、車臣汗、哱拜等將官,萬歲軍士兵、金國具裝甲騎、蒙古輕軍包了個壓歲包。
來拜年的庫楚汗、卡拉恰首領、哈薩克的烏拉孜首領與他們的親隨也不例外,人人有份,都發了幾百枚壓歲通寶。
新年過去之後,哥薩克俘虜清掃城牆上的炮皮,發現一封綁著羽箭射在城頭上的信。
沒人知道這信是什麼時候射到城上的,信的落款是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收信人是奪回城池的軍隊首領,準確的說,這是一封寫給董一元的信。
不過葉爾馬克並不知道奪取這座城的人是明軍,他在信裡把庫楚汗狠罵了一頓。
這封信經過翻譯後交到董一元手上,把董大將軍看得腦袋發蒙。
信上說:該死的大汗是西伯利亞母驢的屁股蛋、雪地裡操山羊的,給哥薩克養豬都不配,還敢奪他們的城池,大海和草原為證,他們今夜就要把城池奪回來,隻給一會兒投降的時間,不然就準備好作戰吧,誰慫誰孫子!
董一元想了想,估計這封信是除夕夜射到城上的。
因為除了那天,每天明軍在城上都有人執勤,倒不是說有人執勤就能避免人摸到城下,這誰都不能避免,大雪地什麼都看不清,穿個白衣服在夜裡是無法發現的。
但隻有那天射箭,這信才會不讓人發現。
但董一元看到信的時候已經萬曆十二年正月初五了呀,破五才掃地呢。
他們完全沒有感受到戰爭來臨的氣息呀,正月初一下午恢複執勤的時候城外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後來董一元想了想,可能……可能葉爾馬克被當天夜裡城上放鞭炮的聲音給嚇跑了。
誰慫誰孫子。
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