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獻計(1 / 2)

開海 奪鹿侯 3902 字 8個月前

女王對戰爭做出不可避免的讓步,隻不過這一讓步不是對大明,而是對北方的蘇格蘭鄰居。

羅伯特·達德利伯爵兵敗,一路收攏殘兵潰卒返還倫敦,宮廷立即啟用備用計劃。

即修好因愛丁堡條約惡化的蘇格蘭,合兩國之力共同對抗強敵。

修好關係的方法,則是釋放被囚禁的英格蘭王位爭議者瑪麗斯圖亞特,並依照伊麗莎白的意願,‘考慮’在百年之後將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蘇格蘭第九代國王詹姆斯選為王位繼承人。

促使英、蘇兩格蘭合邦。

與這一份提議一同提交的,還有女王以狩獵的名義在伯爵的保護下離開危險的倫敦,去往北方。

倫敦是英格蘭的國都,收藏著王室建立以來數百年留存的珍寶,也有數不清的城鎮遺產。

提交這內外兩條計策的人,是女王的私人幕僚,來自大明的楊高。

鑒於他用中國古代唇亡齒寒的故事說服英格蘭宮廷貴族,便被女王任命為外交官,去往北方說服蘇格蘭貴族。

這兩條計策,對眼下的英格蘭而言儘管難以接受,卻確實是最易於執行且富有成效的計劃。

英格蘭並非無兵可用,隻是兵力在北方,匱乏的財政無法召集大軍南下抵禦明軍;至於英格蘭王位的爭議者瑪麗斯圖亞特則並沒有那麼令人擔憂。

隻有英格蘭存在,英格蘭國王才能存在,倘若英格蘭都沒有了,那所謂的英格蘭王位又算得了什麼呢?

換言之隻要英格蘭還存在,女王就算有再多的王位爭議者,至少也比如今的情形要好得多。

勸說女王出城的計劃更是不必多說,倫敦城有堅不可摧的城防與數量眾多的城鎮守軍、願意參加守城的征召市民。

但這無法保證明軍不會攻破這座城池,如果女王還在這,一旦遭遇圍攻,明軍必不留餘力的圍城、攻城,縱然困獸猶鬥,但女王沒有子嗣,缺少王位繼承人,城破則國滅。

女王留在倫敦,國家危急、倫敦亦是危急。

危難之際恐生是非,正好比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的故事,若女王北去,則倫敦堅城重兵,明軍久攻不下,又要提防來自北方的軍隊,必不會久留。

人們反複揣度楊高的獻計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最終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他們非常信任倫敦的城防,確實認為楊高的分析是正確的。

一千二百年加固曆史、擁有七座主城門、數座水門、三座橋門、三層關卡、兩座橋門、一座堡門的倫敦不可能被軍隊從外部攻破。

一旦圍城開始,最大的心腹之患便是城內的懷有異心者,他們才會真正影響到女王的安全。

當女王踏上‘北狩’之路,倫敦城由女王的表弟、第二代霍華德男爵、宮務大臣查爾斯·霍華德作為最高軍事長官留守。

查爾斯·霍華德男爵為女王做出盛大的恭送禮儀,儘量把這一切表現得真的像女王是去北方狩獵一般。

而在另一方麵,他有一千二百名城內衛隊與三千名經曆戰爭的郊野貴族衛隊,同時還動用宮廷發售公債所得國庫財產招募到一萬三千名願意參與守衛國都的征召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