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攻城,至少需要設法削弱、分割守軍。
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最好的方法是誘使守軍出城野戰。
在城外罵戰激將失敗後,應明立刻轉變計劃,率軍繞城半周,向北行軍,走沒多遠便著手設立伏擊圈。
作戰中調度敵軍是一門學問,誘敵,就要攻其必救。
英格蘭女王往北走了,應明也往北走,守軍便多半會追出來。
當然應明並不認為守將一定會發兵出城。
如果他是守將,就很可能就不出城——英格蘭女王跟我大明普州參將有什麼關係,死就死唄,我當倫敦山大王。
但查爾斯·霍華德男爵並不這麼想,他一定要出城保護女王不受明軍的追擊,所以換他自己挨揍。
先是派出偵查的騎手被殿後的北洋騎兵隊一一殲滅,而後主力部隊便在追擊過程中被明軍設立的虎蹲炮、佛朗機炮陣地轟了個暈頭轉向。
尤其是從戰艦上卸下的重型鎮朔將軍,炮彈帶著橫掃千軍的威勢砸在地上幾次起落,將路徑上所有人砸成血肉骨頭。
還沒從被炮轟裡緩過勁來,他們口中的第三牧野營莫明便列隊衝鋒掩殺過來,倉促之下領軍貴族正要高喊撤退,明軍的騎兵已繞至兩翼夾擊而來。
有時收攏潰軍也不是什麼好現象,潰軍被整編為新戰鬥力的同時,也會為新的軍隊帶來舊的恐懼。
倫敦的軍隊尤其如此,他們收攏了自普利之戰以來曆次戰爭的幸存者,人們到處散播著明軍的恐怖,尤其是戰場上一錘定音的東洋騎兵。
人的名樹的影,現在他們看見紅帽子就害怕。
前陣與兩翼被殺散,前麵的丟盔棄甲、後麵的推推搡搡,六千多人擠在一起自相踐踏,運氣好的逃向郊野、運氣差的當場重傷乃至死亡,大部隊被明軍騎兵追擊一路砍殺收降,就連逃到城牆下守軍都不敢開城門。
隻能拿著火槍與長弓無差彆射擊,以防止潰軍衝關。
最後隻有逃到城西的三百多人在傍晚偷偷叫開城門,逃回城去。
經此一役,查爾斯·霍華德徹底絕了援助北方的心思,隻想著守好倫敦城。
絕望與恐慌的情緒在城內蔓延,戰役結束的第三天,查爾斯霍華德再度派出小股馬隊向北方探查,他們一路向北走了很遠,都沒能追蹤到明軍的跡象。
讓城內稍感放心,隻是女王那邊,他們是真的顧不上了。
為今之計,隻能祈禱情況真能像楊高說的那樣,女王離開倫敦,則倫敦與女王都能保住。
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應明並未率軍向北追擊女王。
他的軍隊隻是在城北郊野兜了個大圈子回到城西,在三月十四日夜晚,自艾蘭、牧野軍中精選五十敢死之士,攜輕甲利刃弓弩跟著林登自城外綠地摸向西牆水門。
僅過去半個時辰,倫敦西城牆的尖塔上便揮起火把。
一時間城北、城東皆響起令人震怖的號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