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伊凡設立攝政會議,五個最強勢的大貴族掌握攝政王的權力,他們都是權傾一時的豪門貴族。
擱在中原,這五個人就該叫顧命大臣了……隻不過這兒可不興忠孝仁義那一套,伊凡四世前腳死,五個攝政王後腳就為爭權奪利鬨得不可開交。
國舅戈東諾夫與彆利斯基大公支持費奧爾多繼位,主張繼續加強中央集權,可稱作集權派。
姆斯基斯拉夫斯基大公與督軍舒伊斯基則支持年幼的季米特裡,主張擴大貴族權力,可稱作廢立派。
費奧爾多的舅舅,羅曼諾夫家族的紮哈林·尤裡耶夫則站中間,寄望雙方調解。
五大攝政王的意見不一,沙皇的傻兒子費奧爾多自然無法繼位,在這種大事麵前,明軍助西伯利亞庫楚汗殲滅葉爾馬克部哥薩克的事變得毫無意義。
四月,烏拉爾山的要塞將遭遇敵軍的消息送至莫斯科,五大貴族忙著調兵遣將,但又誰都不認真調兵遣將,兩派人都想著如何從中攻訐對方,居中調停的紮哈林光是調和關係就費儘力氣。
他們擬定集結六千部隊在烏拉爾山西側設防,不過這支部隊才剛集結到莫斯科郊外,就被廢立派的舒伊斯基煽動,跟著城內被煽動的貴族與百姓包圍克林姆宮,舉著火把要求處死集權派的彆利斯基大公。
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不在於包圍,而在於火把。
儘管莫斯科有堅固的石製城牆,但因傳統的緣故,克林姆宮依然是木製的,不是紫禁城那種木製建築、土木石製城牆,而是從內到外都是木製的。
克林姆,本就是木要塞的意思。
彆利斯基大公雖未被處死,但經過此事也被貶離權力中心,被戈東諾夫多方斡旋,最終指派為這支集結軍隊的將領,作為烏拉爾督軍前去劃立防線。
至少在沙俄這邊,戈東諾夫這一步,是把死棋下活了。
經曆大舉削藩、屠城諾夫哥羅德以及為奪取波羅的海南岸出海口持續二十五年的立沃尼亞戰爭,沙俄已元氣大傷,並且大多數貴族皆認同不能再向西興兵。
也有人不同意,比方說被伊凡四世打死的伊萬太子,他就不同意,死因也是拿這個事向伊凡四世吵架,還罵他爹,結果把他爹罵急眼,就被打死了。
為今之計,他們隻能大舉向東。
戈東諾夫的打算,是讓彆利斯基大公領兵擊退侵入烏拉爾山的‘西伯利亞庫楚汗’,並進一步東侵,使其成為沙俄的英雄,以再度還朝。
同時他還利用戚繼光的這支軍隊,極力在莫斯科渲染‘西伯利亞庫楚汗’的威脅,聲稱他們有三萬大軍。
作為國舅,戈東諾夫深知自己雖有禁衛軍的支持,但一切權力來源仍然是即將繼位的外甥費奧爾多,可偏偏這外甥是個傻子,隨隨便便什麼方法都能把他趕下台。
一旦外甥不能繼位沙皇,自己一切權力都將化為泡影。
因此他很清晰地抓住了矛盾的關鍵點,另一個繼承人,尚在繈褓中的私生子季米特裡,並委派其母與季米特裡作為監軍,一起去找‘西伯利亞庫楚汗’。
隻要這個繼承人死了,那不就隻有一個沙皇繼承人了嗎?
說實話,彆利斯基大公領兵離開莫斯科時心裡對戈東諾夫是萬分感恩戴德的。
直到他聽說,烏拉爾的敵軍多到讓人數不清,傳說中有三十萬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