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延續(2 / 2)

開海 奪鹿侯 4192 字 2024-03-26

朱睦樒講起這些,麵上不由得帶上嘲弄,以前是沒人這樣想,一旦這樣想了,其實大明看待彆人也一樣是蠻族。

在此基礎之上,朱睦樒講述起自己的最新認識:“先秦之時,百家爭鳴;待到秦末,天下大亂,四方諸侯蜂起;至漢初,天下初定,人心思安,有儒者董仲舒、胡毋生,拳打腳踢,開儒學一統之先河。”

“其二人乃儒者公羊學派傳人,自孔聖不在,儒一分為八,各持所解;聖人門下弟子所學不同,尚可言語三兩便鬨得不可開交,何況其時黃老之學尤盛,儒學何以一統?”

朱睦樒道:“蓋合當世之需耳。”

“當時世有諸子十家,分儒、墨、道、法、名、農、雜、陰陽、縱橫、,以今時之眼光去看,那乃是十個學科,各科之人對其他學科不感興趣,亦不做研究。”

“他們不能包容,而儒能包容,董仲舒不單學《公羊春秋》,還學陰陽學、算術學、道家學說,雜湊而成新儒學。”

“今日之儒,不單有禮儀曆史,還有道家理論、法家理論、農家理論,有雜家理論、陰陽五行、縱橫,儒非儒,儒亦是儒,因儒即世人,世人即儒。”

朱睦樒是個大膽的人,他看見在最後聽得津津有味的陳沐,抬手一指道:“陳帥是不喜天人感應之說的,學生曾聽說陳帥於朝廷大斥天人感應,言彗星飛過,乃海外滅國數十,非提醒我大明天子有德行之過。”

“但這天人感應,在漢初之時,卻是指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漢家天子非以武力定天下,而是因他為天子,故為天子。”

“這是一柄劍,天下初定之時可安天下,天下不境之時也可亂天下,因為人信了,電閃雷鳴都教人害怕。”

“隻是每逢改朝換代,天人感應便又被拿了出來。”

說到公羊學派,可以毫不避諱地談起改朝換代。

而課堂後排的陳沐,則拿著小本本兒記錄下:儒是興於董生,也亡於董生,公羊學派限製君權思路是對的,但其寄望於天,這種違背孔子對鬼神敬而遠之的態度,是明晃晃的太阿倒持。

拿著劍刃把劍柄交到皇帝手上。

對於儒學早已亡的想法,陳沐想必講台上的朱睦樒和他想的一樣,董仲舒的公羊學如果說還是儒,那後麵儒就已經死了。

留下來的僅僅是個軀殼,它內部填充的是中原大地上所有人、一切的結合,什麼都可以是儒,因為什麼都是儒。

公羊學派最大膽、也是陳沐印象極深刻的不是推崇對於公仇的大複仇理論,那是繼承自孟子的東西。

而是張三世,即將社會分為衰亂、升平和太平三個階段,循環往複,君主有義務帶領百姓進入三代之治,指的是堯舜禹聖人在位的三代。

如果不能,這個皇帝是有問題的,換了吧。

陳沐倒不是想換皇帝,他隻是由這個張三世,想到了清末的通三世,絕學的公羊派又被撿起來,與《禮記》聯係到一起,將三世分為衰亂、小康、大同。

他過來那會兒,國家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

那會他不懂,下一步是什麼。

現在他懂了,下一步是天下大同。

曆史是延續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