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實現(1 / 2)

開海 奪鹿侯 4028 字 8個月前

.,

對人來說,痛苦分許多種。

但是對思想家來說,真正的痛苦隻有一種,那便是活著。

這就好像人們觀念裡的‘文人誤國’,為何文人誤國聽起來就比武將割據、宦官亂政、昏君誤國嚴重的多呢?

這當然不單是因為文人是百姓最常見的誤國角色,更深層的原因在於身份、也在於這一身份所掌握的權力。

宦官、武將也多來自百姓,但宦官即使不誤國,他的身份依然是宦官;武將沒有誤國,他的身份依然是武將,當然也不排除有微小的可能變成反賊或皇帝。

但文人若沒誤國,就會變成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反正不是文人了。

上升空間大,往往會使人在新的身份、新的職務上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這一尷尬情況。

就好比說李贄,他在姚安府任上做的不錯、也有一套正在周全的思想理論,但他是沒有機會把這份實踐。

一方麵認為人靠童心、本性、本能就可以大治,朝廷應該儘量減少對人性的約束,傳統德禮刑政的這套隻會破壞本性,應儘量少對社會加以乾涉、尊重婦女,人與人有致一之理。

另一方麵又認為古今賢臣不是滿口道德說教,而是實際做事為朝廷發展經濟、尋找財政的人,人們應當追求功利。

可實際上,傳統意義上的‘以理財為濁’,限製的可不是彆人,正是從道德與價值觀出發,限製那些有機會讀超級多的書、考上科舉、手握朝廷命脈大權的官員。

他的想法,隨便滿足一個,都可以說是社會的巨大進步;但要想在他這輩子全部滿足,那隻可能是整個天下的噩夢來了。

對地方不加限製的小政府,加上沒有道德約束且鼓勵殖財的官員,再打出一張人人平等的致一之理。

帝國崩潰指日可待。

但這不是李贄的錯。

思想家為何會變成思想家?首先是因為他對所處社會環境不滿意,這在以前幾乎可以與對個人際遇不滿意劃等號。

因為他不但對環境不滿意,還沒有小了是改變自身周圍環境、大了是改變國家社會環境的能力。

也就是說,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在實踐與理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完善理論,但是到這一步卡殼了。

沒機會用實踐進一步完善理論,再用完善後的理論去重新投入實踐,隻能做敏銳的診斷者。

因為能完成這一步的人都不叫思想家,根據他們完善手段溫和與否的區彆,叫改革家與革命家。

一番試錯下來,最後的實踐也一定跟最初的理論大不相同。

思想家最大的痛苦是活著,在一個明知道永遠與自己所思所想格格不入的世界裡,長命百歲也是一種殘忍。

他最大的願望,是天下能有一個半個憐才者,讓他這樣的大力大賢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就算殺身圖報,也必不忘恩。

矛盾的李贄,既反對儒家禮教,卻又對觀念推崇的今古義士狂熱向往;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