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北洋旗軍隻為逼宮沒想殺人,卻無奈魏謝恩銃毒子利,潞鋼彈頭打在旗軍身上幾乎一銃一個,不過據守片刻便斃倒密集軍陣三十餘人,最終隻得下令開火。
數十年前亞洲宗室大學教授李贄便在推動限製帝王權柄的思潮,隻是當年趕上威望最盛的萬曆,才到過世都沒達成所願,但事到如今帝王垂拱已是大勢所趨,非一人可能擋。
魏謝恩死後三個時辰,崇禎帝通電全國,準以內閣首輔為首,四洋軍府、文武百官為輔,治理朝政,自此帝王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隻是對世事不再有決定權,成為國家精神領袖,是為垂拱而治。
對於魏謝恩,推進變法的輔臣經過商議決定予以厚葬,追榮祿大夫,諡忠介,仍據魏進忠之功勳,蔭其長子為錦衣百戶。
魏謝恩雖然死了,但他的新型後裝擊發銃與新子彈並未因此銷聲匿跡,反而因北洋軍府見識到其精準、凶猛而多加研究。
最終定型為崇禎十七年式馬步銃,麾下最早列裝這一型號兵器的部隊,是即將率部開赴西北就職羅刹國相的北洋旗軍千戶李錦。
李錦是陝西人,崇禎二年陝西大旱,被殺了鄉裡紳士的叔叔李鴻基帶著在甘肅買了兩張票,坐上去往西北的大青龍。
那年月但凡在家鄉犯了事、或天災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往西北跑,要麼去開墾土地、當伐木工,要麼就投身伏爾加河畔的邊軍。
其實本來李自成也就是試試運氣,想著投身邊軍實在不行就混身甲胄到邊境落草,沒想到青龍鐵路修過去剛開通,過去仨月光當搬運工了,吃得好用的也好。
趕上頓河的哥薩克臨近冬季日常性反撲,上陣還砍了幾個人頭當上了把總,到第二年羅刹地方又出現反叛,遂率軍鎮暴戡亂,立下功勳做了參將,侄子還考上了北洋在邊軍的內部招生。
日子突然就不一樣起來了呢。
還有高迎祥,外號闖王,最早是販馬的,崇禎元年孤身進了蒙古草原的大漠,三個月後活捉了口外最出名的馬賊,因此被人稱作闖王,後來就拉起馬隊在口外乾起了賞金獵人的買賣,廣泛活動於貝加爾湖以北,致力於將所有馬賊驅趕到不能活人的地方。
他這個外號是陳海龍起的。
陳大帥的兒子最終沒有接班繼續做大帥,作為萬曆朝張居正、張翰之後的內閣首輔之子,正趕上他逆反心理強的時候,說什麼都不願意帶兵,最後進了大明國立博物館,當了二十七年的博物館管理員。
在他當管理員那二十七年,國立博物館通過撿和買這兩種手段,增添藏品一千四百六十九萬七千餘件。
後者是出錢非常簡單,前者就比較危險,主要是派出人手去歐洲戰場撿。
被後世譽為考古學開宗立派的大師,他其中一名學生的第十代弟子,在大明建國太祖曆第五百四十三年,於亞洲麻省水湖峰破解了隆萬之交著名總督麻貴的五座詩迷碑。
從冰封三百年的山洞中,取出麻貴因畏懼極光放炮轟天引發雪崩後以為不詳而藏起的火炮。
上百門鎮朔將軍炮的重見天日並不引人矚目,反倒是其中有幾門年頭久遠的碗口炮更有研究價值。
在四洋軍府設立後,國家本土雖小型戰爭不可避免,但三百年來大型戰亂的威脅從未有過,尤其作為天下第一臭美皇帝萬曆在世的時間裡,那些珍藏三百年的兵器、火炮依舊在博物館中被保養的像新的一樣。
但後來的年輕人,已經不屑去了解當年的事情了。
甚至人們連知道都不想知道,博物館中珍貴的藏品有千千萬萬件,為何那杆嘉靖四十六年的鳥銃和刃口磨沒的破腰刀,會擺在大廳最顯眼的位置。
他們隻是儘情享受富足、幸福而無憂無慮的生活。
隻有博物館代代相傳的老人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這裡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