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優勢不單單在更多土地與百姓,天主教徒和回教徒打仗時,阿拉伯優秀文化傳進黑暗的中世紀,主要通過西班牙,他們有一些學校,提高了國民整體素質,葡夷在外多做雇傭軍,因為回家太窮;西夷則恰恰相反,大多神父與貴族都在學校學習過,有很高的藝術、文學、數學功底。”
“這些文化素養,讓他們比葡夷更能承受富貴,依然有一批商人為國效力,外放的總督也有更好治理殖民地的手段,西班牙這個國家幾乎無懈可擊,唯一的弱點在他們的國王。”
“一個腦子壞掉的虔誠教徒,為了宗教沒完沒了發動戰爭,國雖大好戰必亡。”
陳沐的言論有一些自己所見所聞的分析,當然也必不可少有來自後世的成敗論,並不嚴謹也過於主觀,但肯定沒錯,因為事情的結果本身就是這樣,他隻能像個高談闊論的批評家一樣,站在山巔指出問題,實際上他也沒有辦法解決。
但好在哪裡呢?好在那不是他自己的國家,他隻需要指出問題就行。
說來說去,幾位部堂最熟悉的兩個國家被他說完,眾人表情不一,大概意思相同:那你說個屁,我大明天下無敵啊!
“一個葡萄牙,以彈丸之地可爆發巨大力量,一個更強大的西班牙,更是幾乎征服半個天下;諸公距遙遙萬裡尚能看出其國問題,那他們周圍那些國家呢?”
“將來這些國家,都是新的挑戰,許多年前大明戰勝葡夷,得到幾支鳥銃、幾門佛朗機炮,如今大明遍地鳥銃、各式佛朗機炮。陳某執掌南洋軍府四年,無一艘戰船落入敵手,無一門火炮被敵繳獲。”
“一旦彆人得到鯊船、得到鎮朔將軍炮,一樣能展開仿造,甚至可能比我們造的更好,葡夷貿易得到巨額財富不知發展農業、手工業,我們的鳥銃不就比他造得好了嗎?”
“南洋大臣,如今在下述職前已卸任,海外諸事如何決策,後生晚輩沒有權力,至多不過是建議。”
譚綸抬眼望向張居正,張居正心裡正犯難呢,看陳沐侃侃而談的模樣,他真想再把陳沐放回南洋,但問題也恰恰正像張翰所提到的那樣,南洋軍府權力實際已超出南洋範圍,不論怎樣讓陳沐再去當南洋大臣都不太可能,可放高拱做南洋大臣……張居正不太樂意。
先聽聽陳沐怎麼說。
張居正望向陳沐,對他頷首等待下文。
“在下建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大明治下的土地,是大明天子的;不在大明治下的土地,是暫時沒拿回來獻給天子的;全天下,凡有能在海外取土獻於天子者,可任當地總督,任期四年,掌境內軍政大權,但設立府衛、縣所主官由軍府任命,一旦總督有獨立造反傾向,朝廷官吏可將其拿下查辦。”
“總督之上,在下請更南洋軍府為北洋軍府,下轄三洋大臣,南洋大臣總理大南洋事,轄馬六甲至日本南抵新明島最南端;增設東洋大臣,總理大東洋事,轄亞墨利加及歐羅巴;增設西洋大臣,總理大西洋事,轄印度直至奧斯曼。”
“三大臣有推舉擇選官吏權,東南西三洋大臣有調兵權,統兵權在諸衛長官。三大臣之上,於天津設北洋衙門,全權總領海外事,僅向皇帝、內閣請示,北洋重臣以三洋大臣、六部部堂兼任,及有海外經曆者充任吏員,北洋大臣以內閣輔臣兼任。”
“四軍府隻有一個職能,富中原之土,強中國之軍,樂中華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