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敗一旦發生,就很難停止。
陳沐親兵中有不少重裝武士,但呂宋歸附的蓮鬥部下一直有一支輕型武裝力量,早年由浪人組成的兵團依然保持著將胸甲稱之為南蠻甲的習慣,為保證揮劍順利,他們連鐵臂縛都不戴,使用的兵器也以明國仿製倭刀為主。
麵對裝備精良的西班牙劍盾兵與騎士,他們往往要付出多倍力氣才能造成有效殺傷,但在左翼由征召民夫、雇傭兵組成的騎士附庸部隊麵前,他們如魚得水。
被擁有炮兵支援的北洋騎兵衝得聞風喪膽的騎士們再沒有拚死一戰的勇氣,步兵與陳沐親兵接戰更是一觸即潰,那幾乎是大明東南衛所軍遇上倭寇時的情形重現。
三軍奪氣,雖千萬人亦不能戰。
當騎士老爺留下附庸步兵狼狽奔逃,黑雲龍標下至少十個騎兵總旗部自側翼向發動進攻的西班牙中軍發起衝擊,方陣中持巨大長矛的步兵聽見奔踏的馬蹄聲才剛轉過身來,軍陣便被衝得七零八落。
後麵的連隊來不及支援,前麵的連隊劍盾兵與長矛手剛轉過身,刃已加頸。
區區千步之內,明軍像幾塊巨大的石碾子,轉戰新大陸各地的西班牙精銳軍團步兵被這些半路出家的北洋騎兵殺出一條血路,切割開來。
他們沒彆的本事,即使是在明朝北部邊境相比同袍更加精良的裝備在文藝複興這個重騎士甲具發展至巔峰時期的歐洲騎士麵前也算不上優勢,一年有餘的訓練也比不上歐洲同僚十年如一日的訓練,但勝在紀律嚴明,縱然第一次衝擊失敗,仍然能重新集結完成一而再、再而三的衝鋒。
在黑雲龍眼中,他的騎兵並沒有立下什麼驚天動地的功績,自北向南的切割衝鋒中他多次看見自己身邊的部下因訓練不夠、沒有參戰經驗而失手,讓本該成為刀下亡魂的敵人從馬下撿回一條性命。
但對邵廷達的中軍線列步兵而言,己方騎兵無異於天軍下凡,因為他們明確地截斷了西軍方陣越過戰壕後的進攻速度。
即使是老練的西班牙方陣步兵,也沒人能在前後入目都是敵人的情況下心如止水,而這一刻遲疑,恰好被邵廷達的步兵抓住。
“左陣前進,右陣立定上銃刺!”
中軍步兵的交替掩護後撤才剛進行到一半,邊撤退邊用鳥銃還擊的左陣才剛剛退後到命令地點向正在撤退的右陣提供掩護,突然聽到命令要求前進,右陣的感受更為離譜,退著退著突然讓立定,這種時候腦子是根本反應不過來的。
但幸運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步兵不需要腦子。
長久以來養成聽命行事的習慣讓他們在腦子還反應不過來的時候便做出該做的事,混亂持續不過五步,左右兩陣做好繼續接受命令的準備,一排鉛彈便朝進退兩難的西班牙劍盾兵打放過去。
在呂宋時陳沐的部下就與西班牙劍盾兵交過手,不過呂宋的劍盾兵遠不如這些來自西印度群島的家夥裝備精良,他們身穿全板甲手持鋼劍與鋼板木材鉚接的西班牙小圓盾,是軍隊的精銳兵力。
但再精良的武裝麵對火槍,還是有力不逮。
這些明軍中一星半點的優勢,在西軍統帥貝爾納爾眼中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