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鳥銃兵,其實是沿襲明朝巡檢司的編製,在明朝早年巡檢官下屬步兵統稱弓兵,其實並不一定都會用弓。
“諸位同僚都知道巡檢司是做什麼的,我太祖皇帝設巡檢於關津,扼要道,察奸偽,期在士民樂業,商旅無艱。”
裴囂踱步走過各隊前,抬手指點著部下衣著身姿,指著腳下道:“在亞洲,咱跟著經略大帥從旗軍調為衙役,昨日軍府的趙大人親自過來耳提麵命,指教裴某規矩,要咱對得起這身黑衣。”
“巡邏州邑、抓賊緝盜、關卡設防、愛護百姓、保境安民,這方圓百裡之地的治安就靠我等了。”
裴囂話音一落,自腰間拿出一隻小黑本對眾人道:“這是軍府發於我等的亞洲巡檢條例,印刷廠正在給你們做,這幾日趙大人便會發下來,到時候你們對自己的職能就清楚了。”
十名正副鳥銃兵齊聲應道:“是!”
軍府的趙大人,那可了不得!
裴囂目光轉向營內,軍兵在戰後被放了一個月假,各百戶部輪流出營,沒輪到出營的便半日歇息半日操練,此時大營裡還未到操練時間,校場上大多是先前的傷兵依照條例做恢複訓練,時不時將好奇的目光轉向這裡,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竊竊私語。
趙士楨來的時候將大致情況跟他說過,雖然不甚清楚陳沐對亞洲巡檢司提出的幾項職能的原因,但他能想到今後的職責之繁重。
地方巡檢要做的,他們要做;地方捕快要做的,他們也要做;地方巡檢與捕快不需要做的,他們還是要做。
用趙士楨轉述陳沐的話,就是地方巡檢是軍民一家親的紐帶,他們不但要維持治安,百姓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找他們,他們都要幫忙。
巡檢條例的小黑本上關於升遷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抗擊阻敵一仗、抓捕盜賊二十、破獲案件五十、幫助百姓二百,可升餉一級,巡檢設六級,最高六級巡檢兵有五兩月銀,獨立於官階俸祿之外。
巡檢兵列隊出發了,由村南的大營一路向北進發,穿過村落,在沿途設下兩座巡檢樓,扼守要道,又分十個執勤點,每點兩名弓兵站崗巡邏,一直到北村口的道君廟。
那是將來擴為城池後的城中心,廟宇旁邊的縣衙、漢文學堂、巡檢司正在由工人修建,他們的營地便駐紮在那,以道君廟巡檢司為中心,向周圍共設八座巡檢樓,三十個執勤點保護周遭街市、林場、獵場、漁場、港口等公共設施。
陳沐立在港務衙門的陽台上負手看著他的黑衣巡檢臉上浮起笑容,他沒指望這些巡檢官在阿港立什麼功勳,現在的港口村落治安已經很好了。
東洋旗軍駐紮在這兒,地方還有兩千鄉勇,這兩支軍事力量都肩負巡邏之責,軍快比民多,隻要他想,哪裡還會出什麼治安問題。
但這一百多人的巡檢司是一顆種子,他們可以開枝散葉到亞洲各個角落,將來還可以反哺大明,作為明代掌控地方的三大製度,巡檢司與衛所製、裡甲製都已逐步崩潰,它們的崩潰就意味著朝廷對地方的掌控缺失。
他要對這顆種子悉心嗬護,等它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