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都隻是策略,並非真的靠攏。
但漢國截斷非洲南部航線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包括果阿在內的所有總督、教區統統得不到來自本國的一丁點兒支援,這種融入就成了真的。
比方說占據巴林的葡人,還是向奧斯曼帝國繳納珍珠作為賦稅,以此來換取適當的保護,在有些時候,他們也會隨同奧斯曼艦隊向阿拉伯諸部發起進攻。
人在富有而強大時通常不會那麼狹隘,這個時代的奧斯曼帝國就是如此,它可以同法國聯盟,也可以向大明派遣使者,更能接受一批自葡萄牙異教徒的掛靠。
其實這事很有意思,儘管基督教世界與中東幾百年時間裡打得腦漿子都出來,但雙方在各種外交與商業上一直擁有廣泛聯係,就算戰爭都不能將之停止。
而奧斯曼,在長久的戰爭中一直在引進歐洲人才,他們施行的宗教策略為不乾預、維持現狀,與擁有帝王風範的奧斯曼相比,天主教國家的手段極其粗暴無能。
失去巴林,險些釀成西洋軍府與奧斯曼帝國的敵對狀態,結果這事其實是怎麼回事呢?
巴林的葡人遠遠看見明國戰船逼近,他們以為是漢國的掠奪艦隊,風聲鶴唳之下他們決定先發製人,後來在海上被張元勳的炮艦火船燒毀擊沉三十一艘大小船艦,葡軍與其阿拉伯部隊逃回陸上,又被戚繼美裝備南洋造銃炮的浙東鳥銃手一頓胖揍。
最後事情處理的還不錯,殷正茂不想跟奧斯曼這樣的龐然大物開戰,巴林港口的奧斯曼商人也對葡人的失敗心有餘悸。
西洋軍府得到巴林的土地作為艦隊損失的補償,奧斯曼帝國則在事情發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如今的萬曆六年采購來自西洋軍府的三百桶‘四川猛火’,雙方隻當這事沒發生過。
所謂的四川猛火是四川承宣布政司與播州宣慰司開采石油蒸餾出的石腦油,石油這個名字不是陳沐起的,是宋代寫《夢溪筆談》的沈括起的,最早用天然氣做飯的四川百姓是誰已不得而知,不過沈括號召了更多百姓用天然氣做飯。
奧斯曼也有類似猛火油櫃的武器,同樣采用氣泵機製發火,是海上作戰的不二兵器,不過他們發現來自大明的火油似乎燒起來更為猛烈,所以選擇性地進口一些。
但這不是第一次因為漢國的胡作非為而使西洋軍府遭受攻擊了。
西洋軍府一直在給林鳳擦屁股,這事乾多了誰都不樂意,沒人能一直給彆人擦屁股,不過殷正茂終歸是沒能開啟他的遠征。
就在萬曆六年十月,萬曆皇帝從北京送來幾個人,這幾個錦衣衛與宦官帶著書信與冊封詔書,向西洋大臣宣讀來自紫禁城的命令。
“陛下居然要冊封四個海盜!”
殷正茂縱然再不樂意,也不可違背皇帝的意誌,他要是在國內可能還會爭辯一下,但身處海外封疆大吏,並不像國中大臣那樣在言語上享有自由,這個道理殷正茂是很清楚的。
無可奈何,西洋軍府偃旗息鼓,還得捏著鼻子指派戰船去往漢國的幾座小島上尋林阿鳳的蹤跡,這事多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