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秦趙之戰(1 / 2)

() 在就燕趙之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趙國突然撤兵了。至於原因自然是西方的秦國,出動大軍發起了進攻。

在得到消息後,趙王遷大驚失色,連忙下令讓李牧率領軍隊返回,抵擋秦軍的攻勢。

而李牧在收到軍令後,也是立刻停止了對燕國的征伐,沒有絲毫猶豫拔營歸國。相比燕國,秦的威脅自然要大得多。

而燕王喜在得到消息後則是高興的大笑了起來,能夠看到趙國倒黴,對他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而在趙軍剛撤退的時候,燕王喜就不顧燕丹的勸阻,下達了命令,派出二十萬大軍進行追擊。

而之所以他敢這麼浪,自然是因為有著秦國這個強大的外援。

他可以肯定,在這種情況下,趙王那個膽怯的家夥一定不會再和自己繼續打下去。

果不其然,即便是自己的軍隊從城中出來,主動送上門,對方也沒有想要再次爆發大戰。

隻是在燕趙邊境部署了十萬的士兵,以此來阻擋燕**士的前進。

雖然趙軍很難打贏兵力兩倍於他的燕**隊,但借助了堅固的關隘進行防守還是可以做到的。

不過就算無法攻下趙國的土地,燕王喜也並沒有將軍隊撤走,而是在十裡外安營紮寨,就這樣守在旁邊,似乎一有就會就會發動攻擊。

他之所以如此決定,有兩個原因。

一是想要等待機會,看看能不能趁著秦趙交戰時,在趙國這邊撈點好處。

至於第二點,則是因為之前與秦國有過約定,那就是兩麵夾擊。

如今秦國那邊攻勢凶猛,自己這邊也不好就這樣撤走。但也不會拚著大規模的傷亡去玩命的進攻,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按兵不動。

這樣既能牽製趙國兵力,又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兩全其美。

李牧在接到王令之後,讓自己的一個副將盯著燕國的動靜,並且留下了十萬兵馬以防不測。

而他本人則是帶著剩餘的人加急趕回,朝著秦趙邊境進發。

經過時日的奔波後,另外十萬軍隊來到了目的地。

此時,秦國已經攻打趙國有半個月的時間了,雖然趙王已經緊急集合了接近二十萬的士兵進行阻擊,但情況依然不是很好。

在與秦國正麵較量了一番之後,趙軍被擊敗,並且損失了兩三萬的人馬。原本趙國的軍事實力就比不上秦國,在敗了一場之後差距便更加明顯了。

於是趙軍就隻得打防守戰,想要依靠城牆來阻擋秦軍的攻勢。

不過即便如此,在王翦的指揮之下,秦國一方依然壓著趙國打,十幾天的時間便丟了好幾座城池。

這種劣勢,直到李牧的到來才有了好轉。

李牧來到後,立刻接收了所有的軍務,做出了全新的部署。

那些和他一起從燕趙邊境趕來的十萬大軍也加入到了與秦軍的作戰之中,這樣趙國在此處的軍隊就足有二十多萬,不比秦國差多少。

不過就算如此,李牧依然沒有想要進行正麵作戰,他很清楚秦軍的戰鬥力。就算是自家這邊的兵力多上一些也未必打得過對方。

如果領兵的是普通將軍,或許他還會使用一些強硬的手段,但這次麵對的是與他同一個級彆的名將,必須要小心謹慎,不能出絲毫的意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