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國在接連攻占了韓國與趙國之後,又將目標放到了魏國的身上。
秦王嬴政命王翦之子王賁,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征。
秦軍攻勢迅猛,於一個月內連續攻陷魏地多座城池,魏王假大驚之下調集了二十五萬大軍奔赴戰場,欲擊阻擋秦國的攻擊。
兩軍於魏國西部的平原之上展開大戰,戰況愈發激烈……
戰場上,魏國主動發起了衝鋒,但卻遭遇了秦國的弩箭攻擊,折損了不少人,陣型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也幸好有著魏武卒帶頭衝鋒,鼓舞士氣,才沒讓後麵大批的魏軍產生恐慌。
王賁看著從對麵湧來的軍隊,也是發動了進攻的命令。
剛剛發射了一波弩矢的士兵連忙從地上起身,將弓弩收起,準備迎接接下來的戰鬥。
與此同時,一萬秦銳士在第一時間抽出了腰間的利劍,另一隻手則持著盾牌,整齊有序的向著敵軍發起了進攻。
其中,一千名鐵鷹銳士更是一馬當先,手中握著長戈騎著戰馬,衝向了敵軍陣營。
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那些由披甲門弟子所帶領的戰鬥力最強的魏武卒。
就這樣,秦魏兩國的數十萬大軍,如同一股股奔騰著的鋼鐵洪流,碰撞到了一起。
典慶作為披甲門的大師兄與魏武卒的先鋒,衝在了最前麵。
高大的身軀搭配那刀槍不入的硬功,奔跑起來如同一輛人形戰車,將擋在前方的秦軍撞得人仰馬翻。
手中的兩把巨大的斧頭,不停的揮舞著,每一次的攻擊都會造成驚人的殺傷力。
再次斬殺了一名秦軍之後,典慶抬頭向著前方看去,其臉色頗為凝重。
雖然他個人很勇猛,但數十萬人的戰鬥形勢,可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左右的。
隻見秦國的那一千名鐵鷹銳士,正與魏武卒在戰鬥著。不過局勢對於己方來說卻並不怎麼樂觀。
雖說魏武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製騎兵,但鐵鷹銳士明顯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騎兵。
無論是在個人武力上還是軍陣的使用上,都是非常強大。
如果是一對一的話,魏武卒完全可以說是被碾壓,即便是以人數優勢進行群毆,也占不到什麼便宜。
尤其是其中的一個身穿烏金色鎧甲,胯下騎著一匹黑色戰馬的人,實力更是極強。
那人手持一並沉重的寬背闊劍,除此之外沒有攜帶其它武器,裝備比其餘的鐵鷹銳士都要少。
但此人每一劍都會帶走一名乃至數名魏武卒的性命,就連甲衣與盾牌也被撕裂開來,而且其動作還頗為輕鬆。
典慶能夠很清楚的感受到對方身上的威脅,如果放任不管,魏武卒之中絕對沒人能夠阻擋此人的殺戮。
一念及此,典慶不再去管其它的秦軍,而是開足了馬力,朝著對方衝了過去。
鐵鷹銳士的千長在衝入魏武卒的陣營之後,便舞動著手中的闊劍,收割著一條條生命,眼前的這些士兵沒人能接住其一劍。
就在他又斬下了一名魏武卒的頭顱時,耳邊忽然出來了一些動靜。
抬眼看去,隻見一個身材壯碩,如同高台一般的男子朝他衝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