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秀問道。
“有,長樂街的箍桶巷裡,能工巧匠極多。小人認識城裡不少的匠人,幾十年的街坊鄰居老交情了,都是老實又本分的那種,知根知底,踏踏實實乾活。”
孫老匠連忙點頭,“小的立刻去找一位來?”
“行,找一位木匠大師傅,能帶徒弟、帶一群工人乾活的那種!要願意成為郡主名下食邑的匠人。”
楚天秀乾淨利落道。
...
不多久功夫。
孫老匠人帶著一名四五十餘歲的老木匠來了,帶一些文氣,滿手的粗糙老繭,也是本分的老實人。
“小的姓魯,魯老匠叩見侯爺。小人願意為小侯爺效力!”
那老匠人激動道。
有孫老匠人這個發家致富的榜樣在前麵,金陵城裡的匠人們對成為小昏侯名下的工匠,非常熱衷。
魯老匠人自我介紹了一下。
這魯老匠人以前經常給大戶人家做木匠,在太師座椅、屏風上,雕刻各種畫、雕刻字,乾一些細致的活。
最關鍵的是,他乾多了雕刻字的活,居然識很多字。雕刻出來的字跡,比之金陵儒生,也不逞多讓。
這在金陵城最底層的貧寒匠人裡麵,是非常之罕見的。
但給大戶人家乾工匠,大多是短工,不太穩定,這活時有時無。有收入的時候,日子過的滋潤。沒有活乾的時候,收入往往很低。
匠人們最向往的,當然是有一份穩定的活,乾長工。
“行,就你了!我準備造一座印刷作坊,你來當坊主。”
楚天秀欣喜。
把這位魯老匠人招入麾下。
並且讓魯老匠人成為郡主名下的食邑,這樣不容易造成技術外泄。
他立刻讓孫老匠,從郡主那裡領了一筆銀子,帶人去興建一座大型的印刷廠,就放在昏侯造紙作坊的旁邊,也方便取紙和安全護衛。
他讓這位魯老匠人,帶著他的一些徒弟,開始乾活,雕刻《石頭記》。雕版印刷用的是木板,活字印刷用的是膠泥。
楚天秀稍微解釋了一下。
魯老匠立刻便聽明白,雕刻印刷、活字印刷是怎麼一回事。
刻字、刻畫,在大楚皇朝早就存在,對匠人來說不是什麼高技術的秘密。
印章,在皇家、官府,更是普遍使用。
隻是因為大楚沒有紙張,隻有竹簡和少量的錦帛之書,所以這個時代的人,根本沒有雕刻印刷製作成書籍的這種想法。
現在有了紙張,才能用雕刻來印字,稍微想一下便明白,這法子簡直...簡單又粗暴,驚世駭俗。
當然了。
刻字,遠比寫字要慢百倍。
魯老匠帶著他的十餘名徒子徒孫,一起日夜趕工,每人也就能刻一二百個字,熟練之後能稍微多些。
一日下來,也就能雕刻二三千字。
印刷的各種細節,要反複磨合。
初期會有點慢,不過,因為直接采用了效率最高的“膠泥活字印刷術”,需要什麼字就直接拿。
等十天半個月之後,儲備了幾萬、十萬個字的膠泥之後,印刷的效率就變得非常恐怖。
直接排版。
隨取隨用,用完了就放回去,不再需要反複刻字。
排一個全新的版麵,他們隻需要一個時辰而已。哪怕遇上陌生字,隨時雕刻一個便是了,根本不耽擱事。
為了對這項劃時代的技術進行嚴格的保密,避免出現太多的競爭對手。這批匠人們都攜帶家眷,直接搬到這座雕刻印刷廠裡居住。
先出版第一部《石頭記》,大賣一波這本火書。
《石頭記》一旦出版,定然會極大的豐富金陵城士子、百姓們的夜間生活。
以後,這印刷廠還能印刷《詩》、《上書》、《論語》...先秦以前的書籍,何止數千、上萬之多。
這些都是私塾教學必備的讀物,少年、儒生們都要讀的書籍。這是硬需求,不買都不行。
隻要價格合適,買書自然遠比手工抄寫,要省事的多。
楚天秀對這座印刷作坊的巨大潛力,是十分看好的。
造紙作坊,加上這座新的印刷作坊,他手裡就有了兩個下金蛋的咕咕雞。每天天一亮,“咕咕”,幾百兩銀子就到手了。
這銀子來源滾滾啊!
就算他去了丹陽縣上任,不用任何貪汙受賄,都日進鬥金,躺著都吃不完。
哈哈,看看誰能抓本小昏侯的小辮子!
本小昏侯,將會是大楚上千郡縣裡麵最清廉的縣令,一心為民的青天大老爺!
楚天秀想到這裡,便樂不自禁。
“姑爺,您笑什麼。”
祖兒奇怪。
“本姑爺乾完了上任前的一件大事,就等著收銀子了!走,姑爺帶你去城裡逛街去!
姑爺我過幾日便要去丹陽縣上任了,去跟沈萬寶他們這些老朋友們道一下彆吧。金陵城裡的百姓們少了生趣,他們會很思念我的!”
楚天秀得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