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輔政大臣(1 / 2)

楚氏贅婿 百裡璽 6172 字 9個月前

.,

公元前140年。

庚子,秋。

大楚皇帝項燕然禦駕出征丹陽,平叛吳王項弼,不豫。歸金陵,一月之後,薨。

皇宮內。

眾大臣、眾妃子和太監們在龍榻前伏地,嚎啕欲絕,哭聲一片。

“大楚皇帝項燕然。

遺詔曰:

朕,自親政以來,敬天法祖,以宵旰焦勞,無日不兢兢業業,夙夜孜孜,寤寐不遑。而畢生夙願燕然歸勒,誌願未竟,不無微憾。

今太子項天歌,十四歲年少初成,勇武精進,有太祖遺風,命即大楚皇帝位,勤勉國政。

命太尉李榮、丞相孔寒友、禦史大夫王肅、驃騎將軍楚天秀、九卿少府謝安然,為五大輔政大臣。凡朝堂大事遇爭執,五臣共商議,以多者為決。

待少帝年十八歲,五大輔政大臣,歸政於少帝。

九卿以上諸臣,各持遺詔一份,欽賜!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蔡和大太監抹淚,宣讀先帝遺詔。

眾三公、九卿大臣們這才紛紛拆開自己手裡的一卷詔書,相互對照,跟蔡和所念遺詔,毫無差池。

但是他們心裡還是很震驚。

皇帝遺詔裡一共選了五名輔政大臣。

三公在輔政大臣之列,這自然不奇怪。

他們都是五六十歲,到七十餘歲之間,屹立朝堂數十載的資深老臣,在朝堂內外威望極高,都是派係領袖。

唯獨,小昏侯和謝安然,年紀輕輕二三十餘歲便闕升九卿之上,為少帝的輔政大臣。

他們兩個比其他大臣差了三十餘歲,便位居九卿之列,身為少帝的輔政大臣。

這在整個大楚皇朝,都是極為罕見的。

...

接下來,為皇帝治喪,眾臣們忙碌了數日。

然,國不可一日無主,馬上便要太子登基。

太子項天歌在金陵的四位輔政大臣丞相孔寒友、禦史大夫王肅、驃騎將軍小昏侯、少府謝安然的協助下,迅速登基稱帝,開始治理大楚皇朝的國政。

項天歌從太子忽然一夜之間登基稱帝,顯然是很不適應這種變化,對如何處理朝政也是束手無策。

十路諸侯新敗,朝廷的頭等大事當然是處理這些敗亡的諸侯和他們的眷屬、手下勢力。

每逢早朝,數百名大臣們紛紛上奏國政,各持己見,吵鬨成一團。

項天歌呆坐在金鑾寶殿高高的寶座上,望著下麵黑壓壓的一片眾臣們爭吵,感覺腦中嗡嗡響,一片渾渾噩噩。

以前父皇在皇座的時候,他坐在太子位上,隻覺得國政簡單,而且枯燥、無聊。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大臣們非要爭論不休。

現在他坐在當初父皇的位子上,要做決定的時候,才覺得千頭萬緒,無數棘手的事情。

諸侯之亂,尚有大量的餘孽潛逃,需要追捕。

叛軍逃散的士兵,在各郡作亂,流寇大增,需要立刻去清剿。

秋糧收割在即,但是許多縣城,連縣令都被諸侯給殺了。被諸侯叛軍攻陷的小縣城,更是難以計數,地方財政極為困難。

一樁接著一樁,一起朝他撲麵而來,如山壓頂。

項天歌方才體會到,國政何其艱難,每一個決定,都會涉及到千家萬戶,需要絞儘腦汁去考慮對策。

當然,也輪不上他來做決定。

太尉李榮還在北疆的朔方一帶,其餘四位輔政大臣代為主持國政,隻要他們幾個商量出來方案,最後上報給少帝,他點一下頭便可。

項天歌坐在金鑾殿上,滿臉的茫然,大量的奏章都聽的發懵,隻能看著四位輔政大臣讓他們拿主意。

楚天秀在朝堂上,很少出聲。

倒不是沒他說話的份。

以他立下的赫赫戰功,在軍中和民間飆升的威望,眾大臣們看他都心裡發怵。

雖然在朝堂上,他依然是“少數派”。但是敢和他叫板的大臣,那是屈指可數。五大輔政大臣裡麵,除了太尉李榮,其他三個加起來也不夠和他打的。

這些朝廷奏章看似重大,但對大楚來算,其實大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無關大勢,他懶得去費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