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風投個神農(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4475 字 11個月前

“你很有才華,可光有才華不夠,現實殘酷可不是說著玩的,這大半年除了潘家園擺攤,還做過其他嘗試嗎?”

陳錦有些委屈:“應聘過幾個服裝公司,理念不合,潘家園年輕人很少,也去其他夜市擺過攤,沒人買還被人罵。”

逛潘家園的都是些什麼人?那些大爺大叔能對這些看著像假古董的衣服感興趣?

“夜市上有人罵你賣壽衣?”

“嗯。”

也難怪人家,九十年代穿漢服的鳳毛麟角,穿出來逛街都能上晚間新聞。

“理想中的道路似乎是死路,是不是挺沮喪?”

“我很迷惑,這些衣服已經改良了許多,可大家就是不再接受了,都說文化有記憶,我感覺不到。”

“服裝是強勢文化,現在西服當道,你這個是弱勢。”

“我知道,可咱們不也改革開放站起來了麼?”

“站起了和站直了是兩階段,其實消費者不知道要什麼,作為設計者光提供最好的產品還不夠,得讓大家相信這真是好東西,不過這是個漫長過程,市場也是要培養的。”

這是喬布斯的名言,蘇長青替他先說了。

陳錦雖然聽得懂卻搖搖頭:“彆說培養市場,我都快養不起自己了。”

作為四維的掌舵人,蘇長青的責任是慧眼識才:“國內做這種漢服改良的你可能是第一個。”

“可能是吧。”

“神農穀嘗百草流芳萬世,可他當年卻被毒死了。”

“我可比不上神農。”

她差不多就是神農,多年以後時裝界根本沒有陳錦這號人物,不知沉寂到哪去了,很可能被自己的銳意創新毒死了。

“你的設計不錯,我也欣賞你的才華,不過你的發展方向和方式方法都是錯的,這麼下去會埋沒。”

陳錦黯然不語,這是個心思單純的人,很難想象她能在社會上掙紮拚搏多久。

許多藝術家就像奇花異草,經不起狂風驟雨。

該說的都說了,蘇長青進入主題:“如果想在電影工作結束後繼續留下來,為我們的模特設計服裝,就得和四維工作室簽長約。”

培養一個人不是作慈善,缺乏約束的合作大多反目成仇。

接著他將待遇大致說了,和其他時裝設計室與設計師簽的約差不多,有底薪保證創作無憂,其他收入與創造的價值掛鉤,乾得好名利雙收。

蘇長青說得很直接:“這是你目前在北京能得到的最好合約,懂行應該知道這是給成熟設計師的條件,而不是你這樣的新手。”

杜可可一直也在翻看陳錦的作品,聽到蘇長青的決定有點驚訝,但也沒說什麼,畢竟早前簽約了模特。

隻是緊接著就簽個設計師好像跨界大了些,畢竟四維是影視工作室,模特原本是用來拍攝作品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