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紅白喜事(2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5385 字 11個月前

幾個工作人員拉著軌道車跟在馬隊邊上跑,李奧和助理摟著攝像機站在上麵拍攝。

這其實挺危險,掉下裡非受傷不可,可這個年代條件如此也沒其他辦法。

蘇長青和杜可可穿著綠色軍大衣站在皮卡車後鬥裡也跟著馬隊,拿著喇叭指揮速度和前進方向。

“慢點,慢點!”

“散開!”

“前鋒右轉,往前直衝!”

不過現場蘇長青就去了兩次,作為策劃意思一下對得起酬金就行了,越俎代庖就惹人討厭了。

胡笳的新戲《紅白喜事》元旦公演,送了蘇長青戲票,她在劇裡確實隻有幾句台詞,還都是無關緊要的。

蘇長青隻記住一句:“奶奶該吃藥了。”

還記成了藥藥該吃奶了。

許帆也參演了,角色叫小珍,比胡笳的好些,能多說幾句話,戲份也很輕。

人藝老戲骨多的是,她們這些剛畢業一兩年的演員不跑龍套就不錯了。

因為都是贈票,蘇長青和劉倍正好坐在一起,幕間休息時聊了幾句,有個信息引起他注意。

她說某省的鄉鎮服裝企業商會打算拍一部小成本電影,聚焦時裝發展,為行業宣傳,劇本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找到合適的班底開拍,不過投資很小,隻有百萬。

百萬應該去拍紀錄片,現在正規劇組哪怕拍個爛片也得一百五十萬起。

劉倍是北京本地人,生於藝術家庭,從小就學京劇,梅派大青衣,六年前才十九歲就從北京京劇院辭職了,獨自闖蕩演藝圈消息靈通,目前正在跑這事。

“這些服裝企業基本以代工為主,自有品牌很低檔,都是“芝蘭”、“雪梅”一類的審美趣味,沒有好的作品和設計師,要拍這片得請一流設計師打造大量服裝,可這麼小的投資請不到人,那就拍不出來像樣的作品,我問過幾個大工作室人家都沒興趣,小工作室又沒法保證品質。”

“不會又是那種老板和女專業人才之間的狗血故事吧?”

“正是這類的。”

蘇長青了解這類片子,一度比較泛濫,大多屬於主旋律積極向上的,沒看劇本也能猜出是某個銳意進取但缺乏時尚頭腦的鄉鎮企業家和時髦女設計師共同創業曆經曲折的故事,最後愛情事業雙豐收。

很爛的劇情。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鄉鎮企業裡其實沒有特彆好的設計師,人往高處走,有些能耐的設計師都不願與低端企業合作,企業家與藝術家兩撥人仿佛活著各自的平行世界裡。

這種爛故事隻證明一件事,如果企業家們真能把設計師娶回家,那倒是能解決這個人才短缺問題。

本山子和範德彪後來拍過一個小品表達過這種不服氣:專業設計師有什麼了不起,扭扭捏捏的像個屁精,俺們自己設計的衣服、自己訓練的紅高粱模特隊照樣牛逼,勞動人民是最美的,勞動人民的勞動服裝是最美的!

不得不說本山子還是很敏銳的,在基層摸爬滾打的時間長,了解這種供需矛盾。

蘇長青和劉倍互留了電話:“這事咱們可以從長計議,彆的工作室乾不了很正常,光請設計師和模特的費用就夠喝一壺的,那點錢連劇組班底都湊不起來,可我們四維不一樣,有自己的簽約服裝設計師和模特。”

他並不是為了開工而開工,這個項目和他手頭的資源吻合,做好了相得益彰。

劉倍很奇怪:“您不是做影視麼?怎麼還簽約服裝設計師和模特?”

“我們就是拍模特起家的,四維多維度發展,目前簽約的服裝設計師在《公主的決斷》劇組,不過很快就能出來了。”

“您不是那部戲策劃麼,那戲得半年後殺青吧,忙得過來嗎?”

果然消息靈通,連蘇長青劇組內部變動的八卦也知道了。

畢竟這是個千萬投資的項目,當年並不多見,圈裡比較關注。

大幕又拉開了,蘇長青壓低聲音:“你這個戲的劇情不行,得推倒從來,要乾就得早點介入,開拍也得開春之後。”

“那咱們真得好好聊聊這事,散場了一起吃個飯?”

“沒問題,帶上人藝的朋友們吧,你看她們在台上亢奮地蹦噠一晚上了,也該餓了。”

繼續打廣告,還在推薦中,收藏數量以及推薦票多寡將決定下周是否繼續推薦,請大家幫幫忙,收藏推薦票助力,有能力的就打賞一二,也能提升本書熱度排名,真不是為了錢,之後我會將免費期延長答謝諸位,謝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