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帶來了一些設計手稿,走的是寬鬆休閒風格,融入了不少國風,不過看材質仍以絲綢為主。
這顯然不行,她還是沒得要領。
蘇長青邊吃邊看,進一步指點:“款式再簡單些,線條得明朗,多用棉、麻、葛、皮革、混紡材料設計製作,綢緞易皺輕薄,不適合現代日常生活,花色也過於老氣,年輕人很難接受,可以選些合適花色在邊角點綴,能提升檔次就行了。”
劉倍很驚訝:“蘇導居然還懂服裝設計?”
“馬馬虎虎,你要是覺得我懂,那我可能就不是真懂。”
“你這人真壞,拐著彎罵人。”
數年後以江南布衣為代表的杭派女裝崛起,走國風道路相當成功,不過定價普遍過高,簡單一件素色布裙就要幾百元,蘇長青相信隻要指點得當,以陳錦的才華必有突破,超越不是問題,到時四維可以早早拿下國風女裝的半壁江山。
其實這部電影真正涉及服裝走秀的地方不多,主要是表現模特隊狼狽不堪的處境,不過卻是一個宣傳陳錦服裝理念的好機會,能展示儘量展示。
雖然走台不是關鍵戲,但陳錦的設計依然很重要,尤其是末尾的故宮秀,一定要驚豔才行,得讓所有觀眾眼前一亮,然後感歎這些模特們命運不濟白瞎了能耐。
飯後蘇長青特地和她單獨長談,甚至拿支筆把印象中成功的國風布衣款式大致畫給她看。
陳錦很受啟發,佩服得五體投地之餘也非常納悶:“蘇導是怎麼想到這些的,也太專業了,這得對時裝、古裝都有相當的了解、融會貫通之餘靈感迸發才有可能設計出這樣的款式,絕非突發奇想能畫出來的。”
這事蘇長青沒法扯淡,都不知從哪個角度扯,隻能說自己對設計也感興趣,不然也不會簽約模特和設計師了:“總之你舉一反三,再利用專長把這些概念發揚光大,《模特隊》故宮走秀大戲夏天拍才好看,你還有三個月時間,至少三十套成品才夠用,時間算很緊了。”
這的確很緊,三天就要設計製作一套,不然肯定來不及。
陳錦保證:“我會抓緊,把積累的素材都用上。”
接下去的工作有條不紊,在劉倍聯絡安排下四維與投資方簽了約,緊接著去辦理了拍攝許可證,劇組就算正式成立了。
之前的模特蘇長青選了六個召回,有兩個領悟能力比較差,就不再合作了。
這樣一來模特十個,加上劉倍和胡笳,雖然不能完全撐起一場時裝秀,拍電影倒是足夠了。
末尾的時裝秀如果模特不夠就找馬安娜借,這對她也有好處,想來不會故意唱反調,除非她奶瓶中毒失心瘋非要得罪蘇長青不可。
為了畫麵更加豐滿,蘇長青後來又安排陳錦飾演許帆助手,沒有台詞卻頻繁露臉,對她以後也有好處。
十個模特還不是專業的,想要演好專業模特就得訓練,蘇長青把她們集合到荷花胡同,請了個老師天天訓練走台步。
而且醜話說在前頭:“姑娘們都精神點,如果一個月內連冷著臉走路都學不會的,我看也就彆拍電影了,怪就怪自己的腿腳不聽使喚吧。”
在他看來模特台步就那麼兩招,怎麼走都是扭胯一條線,所謂技巧不過是根據服裝風格改變步履節奏而已,能不能乾好這行最終靠的是身材、臉蛋等原始條件,誰要是練不好就是蠢貨。
模特們對蘇長青的態度不太滿意:“蘇導能不能彆那麼嚴肅,搞得我們好像回到解放前八大胡同似的。”
就不能和她們太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陳錦變得很忙,完成《公主的決斷》劇組工作的之餘必須抓緊設計製作自己的作品,隔三差五還得跑荷花胡同讓蘇長青過目效果,幾天下來明顯瘦了一圈。
蘇長青乾脆把丁嘉洛住過的房間收拾出來讓她住進去,縫紉的材料和設備也都搬來了,這樣就不用每天再回潘家園的租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