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卻誌不在此:“老同學,彆眼睛隻盯著拍電影,我搞了兩年電視劇了,這方麵才是未來。”
他建議四維影視雙棲發展:“現在電視機普及了,觀眾不可能天天買票看電影,可卻有相當一部分人每天幾小時待在電視機前。”
蘇長青當然知道他說的對,電影容易轟動效應,可上映排檔也不過個把月的事情,而電視劇動輒幾十集,幾十個台覆蓋輪播,一折騰就是大半年,跑龍套的都能混成臉熟。
市場更成熟後按年發布一季,有的演員一個係列的電視劇可以從童星演到成年。
國內目前電視劇市場已經有了起色,八十年代四大名著改編得很成功,九十年代漸趨繁榮,《模特隊》之後劉倍去演了《過把癮》,獲得了金鷹獎,許帆則和陳檤明一起主演了《一地雞毛》,口碑不錯。
想要雄霸一時,電視劇市場是肯定不能忽視的,不過蘇長青一直力有不逮。
首先是資金上捉襟見肘,一直到年底京歌、四維攝像機構緩過來了,賬麵上才開始盈餘。
另外就是得有合適的人手做這個。
蘇長青信任杜可可的能力,所以敢把劇扔給她拍,因為了解國人骨子裡的審美需求,才敢讓陳錦創立京歌。
國內影視從業人員說起來不少,其實站在三十年後往回看,會拍劇的導演手腳並用肯定能數得過來,其餘相當大部分都在濫竽充數。
比如黃楊這類人,是憑著父輩在影視圈人脈進的電影學院,都是濫竽,不過他是特例,反而是少數能拍戲的導演之一。
當年有很多類型的特招、委培,比如許帆其實沒讀多少書,之所以能上央戲,也是因為當時央戲與人藝開了一個定向委培的班,推薦了一些各地的戲劇苗子上大學,她是楊力新推薦的。
蘇長青明白黃楊的意思,他想加盟四維開拍電視劇,以此作為他開拓市場的回報。
現在四維資金不是問題,蘇長青也帶回了一些新故事新概念,不過對於接下去做什麼形式的電視節目還是需要慎重考慮,他對黃楊承諾:“你儘管放手去做,電影的渠道暢通了,咱們肯定搞電視方麵的,有你大展身手的時候。”
蘇長青想做的事情很多,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音樂、娛樂營銷等領域都大有可為,現在有了名望和資金,一切才剛開始。
節後繼續開工,《我的野蠻女友》後期剪輯、配音、配樂等工作陸續展開。
蘇長青又見到了穆沐和柳雨菲。
穆沐看上去瘦了點,有了書信往來與蘇長青又親近了些,不過仍保持著距離,還沒柳雨菲熱乎。
柳雨菲顯然放飛自我了,一個春節胖了一圈,雖然比普通女孩還是瘦,但對芭蕾舞演員來說就過份了。
“完了完了,等開課了,老師在舞蹈室非把我現場宰了不可。”
蘇長青逗穆沐:“你怎麼瘦了,家裡夥食不好,還是想我想的?”
當著柳雨菲的麵,穆沐顯然不習慣這樣的調笑,瞪著眼示意蘇長青彆胡說八道。
春暖花開的時候,《我的野蠻女友》補拍了之前剩下的幾個鏡頭,主要是男女主在校園裡追逐打鬨的戲。
偶然翻報紙,兩個小新聞引起了蘇長青注意,一個是隨著市場放開,電影平均票價已經從之前的不足一元,上漲到四元。
另一個同樣是豆腐塊新聞,中誼兄弟廣告公司成立。
蘇長青明白這才是真正的大新聞,影視市場的戰國時代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