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院的燈亮得太突然,許多人都來不及擦去臉上的淚水,不免有些尷尬。
不過隨即就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大家都站了起來,蘇長青也跟著站起來,向大家揮手致謝並與韓廠長握手。
這個彆太當回事,大多數內部試映都這樣,如同走過場的一環程序。
倒是不少人臉上的淚痕,在這種場合十分罕見。
“我怎麼還哭了,真是年紀大了眼窩淺,看什麼都容易掉眼淚。”
有人自我解嘲,聽著挺尷尬。
不過搞藝術的眼淚不值錢倒是真的,容易感動,但也提起褲子就不認帳。
轉過身時,剛拭去淚水的梅露蘭·多拉給了蘇長青一個熱情的擁抱:“謝謝,這部電影很令我感動!”
一部商業娛樂片而已,似乎沒必要反應得如此熱烈,或許她的預期比較低吧。
蘇長青相信會成功,但也時刻提醒自己彆盲目樂觀,接下去要做的事很多,馬虎不得。
畢竟不是頒獎禮,韓廠長擺擺手,掌聲停了下來:“影片播放完畢了,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儘管說,這是搞試映會的宗旨。”
他沒有先表態,免得帶了風向。
這是個固定環節,於是大家將各自意見說了說。
其實放映過程中大部分誇獎和批評都說過了,現在隻是正式重來一遍,尤其是批評,生怕蘇長青剛才沒聽見。
不過也有新的意見,比如有人提出:“彆的人被咬了都是幾秒內異化,立馬變得毫無人性,可為什麼男主、壯漢和反派死胖子被咬了都拖拖拉拉,不但能回憶過去還有台詞,甚至在最後一刻仍保持人性不滅,太偏心吧?”
這特麼是哪個單位的,轟出去,主角就不能有點光環嗎?
為了加快節奏其他人隻能粗略表現,而主角有特權詳細刻畫,即便是幾秒的事,也可以演繹成幾分鐘,這個道理做電影的居然還好意思問。
還有人說人物的善惡好壞太分明了,明顯臉譜化,孕婦小孩老人也一個不少,顯然是迎合類型片配置,這方麵創新不足。
這些的確是商業片模式化的套路,不夠藝術化個性化,然而市場已經無數次驗證過的規律彆嘗試打破,不是,風格路線不同。
還有些批評無疑是對的,諸如精神境界不高,缺乏現實價值,為了催淚故意設置煽情鏡頭等等。
如果不是讓弱小的女兒唱歌煽情,觸動了老子的神經,我這樣的人能繃不住哭出來嗎?
意見蘇長青都聽進去,個彆可以調整,但大多沒辦法改,這就是一部娛樂片,價值觀探討應該點到為止,拍電影彆總想著教育人。
也有人對女兒唱歌很反感:“那個小女孩挺討厭的,一路經曆那麼多危險,父親被咬死了,怎麼一點也不接受教訓,走進隧道就唱歌,那是會引來僵屍的,蘇導為什麼這麼安排,感覺很做作。”
“可能想讓結尾文藝一些,提高格調吧。”
“走夜路吹口哨,唱歌壯膽,應該沒考慮那麼多。”
這個蘇長青有些不願意多說,能看懂就看懂,看不懂就算了,可有人亂扯隻好解釋幾句了。
“因為經曆了至親的死亡,她們已經無所畏懼。
父親和丈夫被咬時,女兒和孕婦都是不願意離去的,情況就像周訊飾演的那對情侶,那個小男友也沒跑,生無可戀,隻是為了完成親人生的願望,她們才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