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神與凡人之彆(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4465 字 10個月前

帶人蹭什麼紅地毯,蘇長青沒有同意:“我們的演員沒有作品參展,何必去瞎溜達,走紅毯對他們而言隻是走過一條紅地毯,在上麵拍幾張照片不會成為明星。”

走紅毯這事在西方有很深的文化淵源,據說古希臘的阿伽門農王從特洛伊戰爭中回國,他的妻子在王宮前鋪上一條胭脂紅的地毯,但是阿伽門農拒絕走上去,因為紅色在古希臘被認為是神專用的顏色,而他隻是個凡人。

由此可見,是否能走上紅地毯,是神與凡人之彆。

西方文明源於希臘,所以紅色在西方始終被認為是特彆的,一直是皇室的顏色,天主教會的洋和尚也隻有混到一定級彆才有資格穿紅色,成為紅衣主教,紅色成了權貴、皇室和精英的代名詞。

一個演員出名了,也就是紅了,連股市上漲都是飄紅。

說到這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世上最高貴的國家,恐怕就是那個最紅的。

一次大戰前紅地毯被引入外交領域,但被引入影視典禮卻是近些年的事,六十年代奧斯卡率先鋪了紅地毯,而後歐洲的電影節也有樣學樣,即便三十年過去了,也還屬於新鮮事物。

或許因為文化差異,國內觀眾對走紅毯這種儀式始終不感興趣,引起的最大關注,還是幾個沒有作品的女演員花大價錢去打卡拍照,結果招來無情群嘲。

國內各種典禮的紅毯始終寂寞,基本是圈內自娛自樂,粉絲們不了解什麼神與凡人的淵源,追星更熱衷於接機、蹲大門等等樸實無華的方式,逼得愛豆們不得不雇保鏢。

既然蘇長青說彆去蹭地毯那就不去,杜可可也不堅持,有些具體問題更急於解決,比如段譽誰來演。

她說得很直白:“我見了許多眉清目秀的男演員,總感覺氣質上差了點,缺乏一種貴氣。

為了找感覺,我甚至重看了87版的,參考人家是怎麼挑公子哥的,卻發現和當年感覺不一樣了,小時候我覺得裡麵的公子哥一個個雍容華貴,現在看卻油頭粉麵,像是戲曲演員。

我甚至能看出其中有些演員小時候可能營養不良。”

八十年代的中青年演員中,的確有一部分小時候可能營養不良,發育的痕跡寫在臉上,懂得的人都能看出來。

人的眼界是不斷提高的,她有這種感覺很正常,九十年代的年輕一代雖然情況好許多,但精氣神的確還是差著點。

有些東西事關信心和底氣,二十年後的各種新生代情況又要好一些。

“貴氣不是長相問題,”有些問題蘇長青也無奈:“是精神風貌和心理感受,尤其是觀眾的心理認可。”

觀眾認可非常關鍵,比如林智穎長得貴氣嗎?

恐怕不見得,按後來的標準他是典型的小鮮肉,然而03版選擇了他飾演段譽,觀眾相當認可他是個王孫公子,當時甚至有人說他的角色無人可替代。

這就是典型的社會心理,五十年前大批權貴被趕下海逃到了小島上,所以林智穎雖然出身一般,卻很容易就被認可為貴氣襲人。

“你看人家,那才是真正的翩翩公子。”

九十年代甚至有個說法,中國最漂亮的女人都在台灣,因為當年被權貴們帶走了。

這些荒唐話可能早就被遺忘了,很難想象當時是出於什麼樣盲目的心態,才會有這樣的幻想。

多年後娛樂圈選演員發展出另一套媚俗心理,即便是包裝小鮮肉,也偏向於選擇有海外生活學習經曆的,或者乾脆在富二代裡挑,營造一種貴賤之彆,方便粉絲追捧。

如果這類藝人被踢爆家裡不夠有錢是偽富二代,那演藝之路基本也就完結了,這顯然是更深層的社會心理問題。

現在是97年,社會氛圍還不如03年,要找個林誌穎那樣嬌嫩會演戲的人不難,但要被觀眾認可為貴公子卻更不容易。

繼續請林誌穎也是可以的,03版他出演段譽時已經三十歲,現在二十三年齡更合適,而且處於事業低潮期幾乎無事可做,達成合作不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