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去年上映的,影評已經不少,評價一般,隻能說及格,但普遍認為阿佳妮的表現要比莎朗·斯通好。
然而阿佳妮想聽聽蘇長青的意見:“您的看法會比影評人更專業客觀。”
說是電影放映廳,當然不是膠片放映,其實是錄像機配大彩電,鑲嵌在機艙壁上。
將近兩小時的片子,沒必要全部看完,臭雞蛋咬一口就知道是臭的,看到足夠發現問題就行了。
一開頭就是電閃雷鳴的雨夜,然後是幾個烘托氣氛的固定鏡頭,類似教堂的寄宿學校建築,十字架、雨中的聖母雕像、空蕩蕩的禮拜堂。
然後阿佳妮就出場了,背影、白色的睡袍、在房間內走動的赤足,而後抹開鏡子上水霧突然呈現的麵容。
導演的意圖很明顯,讓阿佳妮驚豔出場給觀眾一個震撼:“哇哦,她是如此年輕美麗!”
能看得出這是個老導演的作品,分鏡設計、導演手法、鏡頭語言都是七十年代風格,老電影的感覺撲麵而來。
阿佳妮已經脫了鞋蜷在沙發裡:“我不喜歡看自己的電影,總是能發現各種問題,卻又無法再糾正。”
所有表演都是遺憾藝術,唱歌彈琴的還能下次改進,拍完的電影卻不行,這是老生常談了,但落實到阿佳妮這樣有點強迫症的人身上,的確是件難受的事。
蘇長青不好意思脫鞋上沙發,儘量靠得舒服點:“我記得前幾年的《本能》原本找您演,為什麼拒絕了?”
阿佳妮擺了擺手:“那不過是個噱頭,我不適合出演那種角色,劇本都沒看就拒絕了,然後就被他們用於宣傳。”
這基本就是碰瓷式宣傳,阿佳妮的外型氣質怎麼能演《本能》裡放浪富家女角色,後來莎朗·斯通出演,演技可圈可點但也沒好到爆,很大程度是憑著不穿內褲翹二郎腿的經典鏡頭一舉成名。
隻能說《本能》的策劃非常善於炒作,製作團隊中有許多人是阿佳妮圈內朋友,吃定了她不好意思訴諸法律。
“《孽迷宮》為什麼同意與莎朗·斯通合作,你們也是朋友麼?”
“結束了《瑪戈皇後》,我原本打算休息一段時間,莎朗·斯通的極力邀請參演,我才答應出演這部電影,那是我們第一次接觸。
另外這電影是五十年代法國的經典名作,我也想挑戰一下翻拍。”
《本能》開拍時,莎朗·斯通還是未成名的小演員,惡意炒作與她無關,但時隔兩三年兩人就合作拍電影,的確有點出人意料。
她為什麼非要跨洋跑的法國邀請阿佳妮參演呢?
蘇長青對莎朗·斯通有成見,她是迪奧的代言人,廣告早兩年就進入大陸賺錢了,十幾年後汶川地震時卻說活該之類的風涼話,修養太差還心理不健康。
這種一邊賺錢一邊罵娘的都不是好東西,最終被國內全麵封殺。
蘇長青以圈內的常理揣度,莎朗·斯通多少對撿了阿佳妮不要的《本能》有些不服氣,這是邀請飆演技呢。
莎朗·斯通的演藝成就遠遠不如阿佳妮,歐洲三大獎、奧斯卡一個影後都沒拿過,不知哪來的勇氣。
當年看海報就覺得不地道,莎朗斯通正臉出現,阿佳妮側臉幾乎認不出來,蘇長青這樣的業內人士一看就知道搶戲,不知道阿佳妮怎麼就忍了。
看影片後這種感覺更明顯,服道化的每個方麵,莎朗·斯通都想辦法壓著阿佳妮。
蘇長青一一指了出來:“您在影片中的造型不然莎朗·斯通,選擇的發型和服裝幾乎是最不適合你的。
尤其是服裝,莎朗·斯通穿的太豔太高調,不像個教師,而您的都太素,款式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