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到底是誰的安排(1 / 2)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4672 字 10個月前

六月二十八日《天龍八部》完成了所有外景回京,開始棚內拍攝,而穆沐和柳雨菲同時也投入《黑天鵝》後期製作,開始配音。

蘇長青預計再二十天左右能夠完成全片,然後就送威尼斯。

原本以為這屆威尼斯會無趣,沒想到彙聚了華人影壇許多大腕,張藝謀、鞏俐、張曼玉、瞿穎、薑文、李保田、趙本山、葛優,每個名字都響當當,屆時可能非常有趣。

不過也有讓人不太理解的東西,比如《中國匣》,蘇長青看過,不明白導演在九七年拍這個想的是什麼。

記得這部電影開始沒多久,故事還沒展開,就有人在香港上流社會的酒宴上,因為恐懼回歸而把槍捅嘴裡自殺了。

還有句台詞也印象深刻:“回歸,一如龐貝毀滅。”

真是先聲奪人,瘋狂而煽動,已經屬於超現實的非藝術表現了。

這電影說的是一個英國記者,身患絕症要死了,九七對他而言代表著一無所有,回歸意味著失業和失戀。

他眼中的香港隻剩一片愁雲慘霧,往日美夢已經粉碎,失落之外無話可說無事可做,所以他與鞏琍之間的幾夜愛情就成了生活的最後意義。

然而他上當了,本以為自己愛上的是一個美麗的香港女子,出人意料的是鞏琍卻來自大陸,不但拒絕了他的求婚,為了留在當地還嫁做他人婦。

不過這要死的記者也沒閒著,在香港街頭偶遇張曼鈺,一個土生土長的港女,在艱辛的生活中苦苦掙紮,年少時曾與英國少年熱戀,但被始亂終棄,並在左臉頰留下了永遠的傷疤。

真有永遠的傷疤嗎?

恐怕未必,人死了傷疤也沒了。

三人的故事於九六年的最後一天默默開始,露水情緣,戛然終止於九七年七月一日英國國旗頹然在香港墜落的時分。

記者雖然死了,卻留下了一個中國盒子,裝著生者活下去的勇氣。

沒錯,裝的不是逼,是勇氣。

這故事編得真是太有才了,可以說寓意深刻也可以說**裸。

劇中男演員表現一般,一個個要死不活,鞏琍和張曼鈺演得都不錯。

可惜的是她們都隻與英國記者有關係,兩人之間沒有對手戲,看不到女神飆演技。

柳雨菲在戛納見過鞏琍,不知怎麼對穆沐賣弄的,以至於她也開始向往威尼斯:“兩大女神都是我的偶像,可以一次在威尼斯都見到,簡直太期待了。”

聽起來像買一送一占了大便宜似的。

不過占大便宜的時刻來得比威尼斯電影節更早,七月二日,香港回歸第二天,就如同蘇長青之前說的,泰國被國際資本攻擊,迫不得已更改彙率,固定變浮動。

泰銖在國際市場上的買賣不由政府控製,而泰國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彙儲備量,麵對國際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當天幣值就跌掉六分之一。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不過一開始絕大多數人還沒意識到這是一場巨大的風暴,將席卷亞洲,隻當作是泰國的自身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

丁嘉洛狂喜,打來電話拍了一通馬屁:“沒想到大哥時間點卡得這麼準,投資人信心大增,一天內追加的投資就有兩億美元!”

“跌六分之一隻是開始,你們馬上入場,跌掉百分之七十時這個國家幾十年的外彙貯備就被吸乾了,然後馬上退出,轉到菲律賓去。”

“如果真的如此,這簡直是太血腥了,人類金融史上恐怕沒有這樣的搶劫先例。”

“彆說你怕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