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青一回到北京就被韓廠長征召,參加《甲方乙方》最後一場論證會。
杜可可搖頭歎氣:“這些人在搞什麼,拍一部娛樂片而已,去年就開始論證,這都一年了還在論證,咱們都拍完幾部電影電視劇了?”
的確是夠久的,第一次論證蘇長青也參加了,那時剛拍完了《移動迷宮》。
但也情有可原,投資方、製片方出資四百萬,九七年這個資金就和蘇長青九三年拍《模特隊》差不多,野心也同樣很大,鐵了心小投入賺大錢,前期準備工作特彆足,論證了一年。
這證明王碩和馮褲子搞創作不是閉門造車,真的放下架子四處采風,甚至下基層不恥下問,和電影院的經理、售票員、檢票員開論證會。
蘇長青一直很好奇,後來《甲方乙方》的內容裡,到底哪些是論證後修改的?
恐怕沒有,那種王碩風格的台詞和劇情,其他人恐怕插不上嘴。
論證的時間雖然長,拍的時間卻很短,前後就一個來月。
作為一部商業片來說不能算粗製濫造,相對於目前其他國產片還是算用心之作。
這種論證會蘇長青是不願意參加的,大家都是同行,他又剛獲了獎,說多了顯擺,說少了端架子,吃力不討好。
可韓廠長提前兩天就打了電話,而後馮褲子也親自邀請:“投資方特彆喜歡論證,兄弟們就幫幫忙吧,這片子八月十四日開拍,這也就最後論一次了。”
蘇長青還真有點好奇:“為什麼選這樣的日子,十六號、十八號、十九號不是更吉利嗎?”
“這是投資方定的,發到要死。”
這個選擇好,發要順、發要發、發要久真不如發到要死來得直接。
馮褲子說投資方特彆怕虧錢,連導演酬勞都不肯給:“我得從票房裡提成酬勞,虧了錢就一分沒有,等於白忙活一年。”
所以他是國內第一個不拿酬勞而提成票房的導演,現在他還沒成名,沒有票房號召力,真是逼不得已才答應的。
“兄弟,論證會您就說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吧,再不開拍我特麼都要瘋了。”
既然如此蘇長青隻好去了,仍然在北影廠的會議室裡論證。
主創人員葛憂、劉倍、許帆、何冰、李琦、英達、葉京、楊立新等悉數到場,另外宋丹丹、陳曉藝、濮存析、胡軍等雖然沒有參演,但也一起幫忙論證來了。
這裡麵絕大多數演員是人藝的,一多半人參演過《模特隊》,劉倍和許帆更是三大女主之二,而濮存析、劉倍還是《太平號》的主演,胡軍這兩年連著拍了四維的《來自星星的你》和《天龍八部》,乍一看以為是四維搞什麼論證。
這些人見了蘇長青自然先上來祝賀一番戛納拿獎,都很親熱。
韓廠長在身邊嗬嗬笑:“沒想到你和人藝這麼多藝術家合作過了,《甲方乙方》步了後塵。”
蘇長青不太喜歡韓廠長在人前捧他,同時還踩彆人一腳,但也阻止不了。
劉倍偷偷責怪他:“咱們也是一起白手起家的,怎麼後來拍片都沒我什麼事了?”
兩人的確是一起白手起家的,蘇長青用劉倍拉來的錢拍了《模特隊》,也是她跑到歐洲拿了捷克和意大利都靈的兩個獎,日韓的發行渠道最早也是她跑的。